38年防住一把火守好一片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19
导读

连续38年森林火灾零记录,连续十年获全省“春季森林防火平安县(市、区)”称号,“守山人”的红色基因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尽管早年因意外失去了一只眼睛,但当面对上门“寻仇”的蛮横盗伐者时他丝毫不退缩,“井冈山…

防火队员进山巡护

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李逊 通讯员周美燕、肖霈报道:近日,在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预警中心指挥大厅内,采用成熟红外线遥感技术的预警系统发出连续警报声,一场日常森林防火演练拉开序幕。

火点经纬度、风速风向、蔓延分析、附近救援力量等信息,通过系统投射在大屏幕上的卫星地图清晰可见。操场上,20余名专业防火队员迅速集结完毕,整装待发,灭火设备有序排放在身边。不远处的模拟火场是他们即将奔赴的“战场”。

依托搭建在野外的16个双光谱旋转摄像头,位于指挥大厅的后台终端能够第一时间探测到红外线热点,使井冈山保护区基本实现了林区火情、人员动态实时监控的全面覆盖。从传统“徒步巡护”到智能实时监控,从“手扛肩背”到专业科学灭火,保护区森林防灭火工作发生了质的嬗变。连续38年森林火灾零记录,连续十年获全省“春季森林防火平安县(市、区)”称号,“守山人”的红色基因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今年11月,井冈山保护区已进入重点森林防火期,火险等级较高。作为江西省唯一一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除客观气候因素外,林区面积百分之九十与旅游景区重合,使其防火形势不容乐观。“最大的压力来源于人为活动,来井冈山的游客和林区居民的随意一个烟头,都有可能是引发巨大火情灾害的源头。”井冈山管理局防火办主任周洪说道。

巨大的责任与压力下,是井冈山的“守山人”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冬日雨雪交加,只能靠枯木薄棉取暖,夏日潮湿闷热,靠土坝引水生存,这可能是每一名护林员曾经最为深刻的记忆。“哪怕是最有经验的护林员,巡山时被野兽攻击、被夹子夹伤也是常有的事。”坚守护林员岗位20年的黄书平说道。他曾在一次巡护中不慎跌伤,至今腰部仍然频频犯疾,但每日的巡护却是雷打不动。“天气好时就骑着摩托去,有时徒步一走就是十几公里。”

距离场部近20公里的八吨桥护林站,是井冈山保护区朱砂冲林场较为偏远的一个站点,今年50岁的护林员卢永华独自进去一住就是一个礼拜。山里条件简陋,与世隔绝,使他常年下来性格沉静,不善言辞。尽管早年因意外失去了一只眼睛,但当面对上门“寻仇”的蛮横盗伐者时他丝毫不退缩,“井冈山人骨子里的红色基因就是艰苦奋斗,受点小伤没什么,重要的是违法者得到了应有的制裁”,卢永华说道。

“森林防火需要技防,也需要人防。越是火险高发期,越容不得一丝懈怠。”周洪介绍说。如今,像黄书平、卢永华这样的专职护林员们每日手持GPS设备,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上传巡护路线、拍摄树林病虫害、留意林区火情……他们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山林,用默默付出传承红色基因,成为了井冈山保护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多年来,井冈山保护区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持续开展防火宣传教育“进林区”“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切实提高全民防火意识。此外,建立健全明晰的防火责任制,将防火责任关口前移,层层压实条条落细,形成了森林防火现代化、规范化、责任化的环形闭合链条。为推动森林防火中长期建设,保障林业林区高质量发展,井冈山保护区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加强森林防火隐患排查,补齐短板、消除隐患、化解风险、提升能力。

森林防火工作任重而道远。井冈山保护区将持续聚焦森林防火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井冈山建设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搭建坚实的绿色屏障,为实现井冈山高质量发展书写人民满意的“绿色答卷”,为旅游景区安全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张琳(EN049)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