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和田心在网易云上做了一场电台直播。
声量不大,大概只有七八十位读者在微博上看见预告,然后点进来收听了。
其实,我们两位“娱乐主播”的本意,也只是想和读者朋友们聊聊天而已。
但出乎意料的是,在最后半个小时的「连线时间」里,接连有两位朋友在讲到自己的经历时,一度哽咽和流泪。
这一幕,让我们很希望在今天,也跟各位分享这个话题:
“在一段关系里,你听过最甜蜜和最受伤的一句话分别是什么?”
欢迎收听,今日故事。
作为这期节目的主持人,我们有必要先讲讲自己的故事。
但在这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
回忆一段关系的开始,对方是否曾经说过,你身上的某个特质吸引了 ta?
如果有的话,请把 ta 当时说过的话记在脑海里。
因为,那很有可能成为你们感情里的一个伏笔。
Acher的故事。
“你刚刚在台上讲话的时候,
我一直在台下盯着你看。”
吵闹的茶餐厅里,原本她正低头嘬着鸳鸯奶茶,忽然抬起头来盯着我的眼睛。我一时慌了心神,忍不住扑哧地笑出声来。
她所说的,是在半个小时前结束的社团总结大会。
我以发言代表的身份,紧张又兴奋地把自己精心准备的稿子,分享给现场的一百多位学弟学妹。而她,是台下的观众之一。
被自己喜欢的人认可,是一件很甜蜜的事吧。
“你真的以为自己是满分男朋友吗?
比起 xxx 的男朋友,你什么都不是。”
在一起第三年,我第一次从她口中,听到了这样激烈的评价。
因为在那之前,每次她从朋友聚会回来都会给我讲,她今天在朋友面前说了我的很多好话。可能是听多了这样的评价,我一直以为自己“做得还不错”,有时候也会沾沾自喜。
但是吵架吵到这个份上,冲口而出的一句话,都有可能变成一把扎向胸口的刀子。
那一刻的感受是:当初她在台下给我打的那一束光,那一束“眼里只有你的光”,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田心的故事。
“我喜欢你这个大男孩。”
她大我几岁。我担心自己在她面前是幼稚的,所以开始恋爱的那个晚上,我小心翼翼地向她说:
“对不起,因为我还没有毕业,我经历的太少了。在我们谈恋爱的时候,你可能遇到很多困难,我暂时还没有经验帮助你。但我会努力学习怎么应对的。”
小公园很昏暗,但我依然看到她的笑。她说:“我才不在乎呢,很多事情我能自己搞定啦。我喜欢你这个大男孩。”
是她让我不再自卑的。这件事我一直记着。
“他也是我喜欢的那种大男孩。”
分手后,我们见了一面,和她聊起了近况。
她说:“最近,我和一个男生走得挺近的。他给了我很多工作上的建议。下班后,他还会特意从另一个城市开车过来找我。嗯,也是我喜欢的那种大男孩。”
照理说,这段关系已经结束了,我不会那么在意她说的话。但事实上,我还是感觉到受伤。
同样是“大男孩”,但她现在喜欢的“大男孩”,比当初的我优秀那么多。
她说这些,可能只是想告诉我,她可以翻篇了。
但在我心里,依旧有着那么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幼稚鬼。
我真不喜欢他啊。
一粒金桔的故事。
“要不要来我家过年?”
过年的时候,他这么问我。
第一次从男生口中听到这样的邀请,我真的很惊喜。因为这句话意味着,他喜欢我,他也希望家人能喜欢我。
人就是这样。觉得自己独一无二,觉得自己是别人心中的 VVIP,这个时候的幸福感永远是最强烈的。
我大概也曾经是他的 VVIP 吧。
“你来干嘛?”
还记得快分手的那段时间,我很想给他一个惊喜,所以特意坐了很久的车去他的学校。到宿舍楼下告诉他:“我来了。”
几分钟后,他风风火火地跑下楼了。他看见我的第一眼,脸上露出的表情,我依然记得很清楚。
他不耐烦地说:“你来干嘛?”
你发现了吗?
感情开始时埋下的伏笔,在即将结束的时候,会像故事重演般又出现一次。
我们都知道写作文要“首尾呼应”,但很少人知道,一段感情其实也是有“首尾呼应”的。
我们也不知道,当初吸引对方的特质,打动对方的真心话,哪一天会变成决绝时的理由。
唯一能做的,是始终保持诚实。不管是对对方,还是对自己。
即便,那可能是另外一次受伤。
荔枝的故事。
“以后我每天送你上班吧。”
他其实是一个很懒的人。八点半是上班时间,通常九点才会到办公室。
所以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还蛮惊讶的。因为这意味着他愿意为我每天七点钟起床。
这一个听起来不简单的承诺,他坚持了两年。春夏秋冬,几乎风雨不改。
当一个不温柔的人做尽温柔事,没有人会不感动。
“咱俩就到这里了。”
两年后,我们的感情变得平淡,在相处上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我曾经理性地问过他,我们之间出什么问题了。他不但不回我消息,还发了朋友圈。相当于把我提出的问题搁置一边。
直到这样的冷暴力结束,我们两个人大大方方地坐下来聊了聊,就当是散伙饭。他和我说:“咱俩就到这里了。”
感情就是这样,没有谁能拦得住谁。
阿袁的故事。
“和你在一起,
我的生活就像被点亮了一样。”
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们俩正在家里换那个坏掉的电灯泡。
周围一片漆黑,只有手机的微弱灯光。我站在椅子上,伸手转动着螺纹灯头;她一手扶着椅子,一手扶着我的腰,忽然嘀咕了这么一句话。
话音刚落,灯泡就亮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像变魔术一样。
“我也是啊。”我没有低头看她,只是笑着说。
“说实话,
我爸妈也觉得你很普通。”
她说这句话之前,我说的是:“说实话,我觉得只有我一个人努力,我们的生活普通得一眼就能望到头了。”
必须承认的是,当时我在气头上。当我加班到深夜回家,看见她躺在沙发上看剧,桌面上还摊放着我帮她修改过的简历时,我一时没忍住说了实话。
在家待业两个月的她,连手机话费都是我充的。
她明显被我激怒了,冲口而出这么一句话。换来的是两个人一整晚的沉默。
在那以后,我觉得我住的房子,再也没有亮过了。
还记得昨晚的电台直播,当我和田心提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有一位听众说:
“同时回忆起一段关系里最甜蜜和最受伤的话,应该就像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混在一起喝吧。”
当时,我下意识想反驳她——不对啊,这明明就是凉茶和可乐混着喝。或者说像“鸳鸯”的味道,同时尝到了咖啡和奶茶,这样才对吧?
但后来,我忽然发现,她的回答才是准确的。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能准确地区分恋爱中的苦与甜,可能只是因为“过去了”,我们可以足够冷静和理性地审视一段关系给我们带来的真实影响。
但更多的情况,其实就像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混在一起喝啊。
到底哪个是百事,哪个是可口。我们真的分得清吗?
更多的人,大概也只会记住其中一种味道吧。
神医的故事。
“想不起来了。”
最甜蜜的一句话,我挑不出来。因为我猜,每一个和喜欢的对象谈恋爱的人,都是情话大王吧。
“忍一忍就过去了。”
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我和同行的朋友遇到了性骚扰。
我不敢有反应,只敢穿过拥挤的人群,去到在车厢另一边的,当时的男朋友身边。
他说:“忍一忍就过去了。”
甚至连安慰都没有。有了这句话在,再说以前的甜蜜,都显得毫无说服力了。
阿水的故事。
“我脾气不太好哦,
以后吵架劳烦你多多担待啦。”
跟她在一起之前,她身边的朋友就有警告过我:“喂,你小心,她脾气不太好。”
但每一次约会之后,我都会纳闷:“我感觉还行啊。没什么问题啊。”
确立关系的那一天,她也一本正经地向我坦白这句话。
但是到今年,我们就在一起四年了。印象中,她好像从来没有发过脾气,一直都是温柔地说话,温柔地对待我们的宠物,家里的每一件物品,以及身边的每一位朋友。
最近,我忍不住问她,当初为什么要这么“吓”我。
“因为我知道你对我会有心理预期啊。所以先让朋友吓一下你,向你展露我的'本性',让你不敢欺负我。万一哪天我就发作了呢?哼哼。”
她举着拳头向我比了比,把我逗笑了。
至于最受伤的那一句话,
希望我以后也不会说出口。
后记。
昨晚的直播电台,一个半小时就结束了。当下的感觉是,“我们俩都不太专业。”
因为一个合格的电台 DJ,应该是要有“随时都能接上话”的能力。
但昨晚连线的时候,我和田心很容易被听众们口述的故事代入情绪,听着听着沉默了。
甚至在他们哭出声的时候结结巴巴,不知道怎么安慰。
反而是聊天室里的其他听众,刷上了满屏的柠檬 emoji ,或者是拥抱 emoji,代替两个所谓的“主持人”表达了好多真诚的感受。
有时候我在想,明明隔着无数个电波的距离,我们为什么都能同时被这些故事打动呢?
也许是因为,当我们的感情成为历史后,那些平凡的日常就会被大脑逐渐删除,最后,只剩下高甜和痛苦的瞬间。
而那些瞬间,我们都知道,名字叫“经验”。
“回顾经验”并不会乏味。相反地,它让我们好好地看清了,每一段感情从开始到终结的大致模样。
我们要记住这些模样,提醒自己,也提醒每一位和你一起听故事的人:
“我们不仅要有创造甜蜜的天赋,也要有不让对方受伤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