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70年代,二代机是一个技术爆发的时代,各种专用机争先恐后地填补每一寸天空,手里要是不能摆出七八种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航空强国。就是在这个时候八爷,也就是歼8战机研发成功。
歼-8实际上属于一款截击机,凭借其高空高速性能,居高临下地打击敌轰炸机,以及敌战斗机和侦察机等。但是,相对来说,低空性能却比较差,尤其是在低空低速状态下,特别容易失速。
1984年歼-8II战斗机在性能上达到了与米格-23战斗机对抗的能力,但是这个是时候,米格29战机,图-222M3逆火战略轰炸机和图-160海盗旗战略轰炸机都已经开始服役,歼8战机在对抗起来,就比较困难了。
所以才有了与美国格鲁曼公司合作,要改装200架歼-8II战机的计划,也就是和平典范计划。主要是要利用歼8战机的机体和动力,换上美系航电系统,来提高战斗力。当时雷达选的F16同款AN/APG66型雷达。
APG66是款不错的多用途雷达,对地工作方式丰富,但是只提供了基本的中距拦射能力,也不能实现同时跟踪多目标。性能并不是最先进的,而且其实这是轻型战机雷达。美国没有提供真正的截击机更适合的雷达。
也就是美军F-14战机装备的AN/AWG-9雷达,可截获120到315千米内的空中目标,可以同时跟踪从超低空到30000米高空及不同距离之内的24个目标,攻击其中的6个目标。AN/ALE-29和AN/ALE-39带一体化干扰体的电子对抗箔条弹投放器也都没有提供。
升级设备包括雷达、惯性导航设备,平视显示器,大气数据计算机和一个新的数据总线。第一批要改装50架歼-8II战机,先送了2架到美国进行升级改造。总计划执行为期六年、价值5.01亿美元的合同。
当时,空中加油工程研发成功。由轰6改装的空中加油机,即在改掉轰炸系统和加装加油吊舱等后,对歼8Ⅱ受油机,第一次实现了空中加油成功。使战机远程作战能力有了质的提高。自此开始,从“关门打狗”跨到主动防御阶段。
但是后来,美国提出要涨价2亿美元,计划才取消。已经送到美国的2架歼-8II战斗机要了回来,但是那架静力试验安装雷达用的歼-8II机头,却留在了美国。但是,在国内歼8II变成了一个战机的验证平台,通过歼8II,验证了电传系统、空中加油、中距空空弹打靶等等,为三代机打下了基础。
如果相比较近似的米格25战机,那么,歼8面对米格25是很困难的,最大速度和最大高度都处于劣势。但是米格25的缺点也很明显,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一是机动性差,空战型的米格25基本是采用打了就跑的模式,近距离格斗能力很差;另一个就是米格25采用涡喷发动机,油耗相当大,航程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