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国饱受民众嘲笑,经济却猛增107倍,用时之短至今未被超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95
导读

在1953到1961年间,这一时期,美国因为冷战原因加大对韩国的援助,韩国利用美方提供的纺织、农业、造纸、肥料等原材料,发展起了以“三白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在内外联动之下,韩国经济在1962年至1989的2…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生活中时常听到这样一个词,叫做“把握机遇”。因为机遇转瞬即逝,如果能够精准把握并借此发力,一个人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对于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发展机遇屈指可数,如果能够恰当把握、果断决策,便能够使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便是例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40年间翻天覆地,经济的高速发展让世界刮目相看。

▲深圳夜景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已逐渐由贫困的农业弱国变身为工业强国,以东方巨人之姿傲立于世界之林,以奋发向上的进取之心、以令他国瞠目结舌的发展速度,摇身一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短短三十年间,GDP增长50余倍。然而若以发展速度为标准,有一个却创造了更加难以想象的奇迹——仅用27年就使GDP增长107倍。这项发展记录至今还没有其他国家可以望其项背。

▲日本东京街头的行人

不少读者可能会想到日本。诚然,在二战结束后,日本巧妙地抓住亚洲两场局部战争的契机,借助提供军事货物与廉价劳务,一举改变了日本经济的被动局面。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日本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创造了惊人的发展成就。不过纵使日本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其GDP也只增长了55倍,比起我国虽然略有优势,却也不足以傲视全球。既然不是日本,那么会不会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呢?事实上,这个国家虽然不是日本,却也是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一。

▲韩国兴礼门

这就是与我国隔海相望的韩国。二战结束后,半岛分别成立了两个政权,由于大多数工业设施都在北部,因此韩国的发展底子很差,几乎就是一穷二白,在当时远远落后于朝鲜。同时因为长期战乱,韩国还有大片土地荒芜薄收。截止1960年,韩国的人均GDP还不到朝鲜的三分之一,直到1970年才追平朝鲜。在1953到1961年间,这一时期,美国因为冷战原因加大对韩国的援助,韩国利用美方提供的纺织、农业、造纸、肥料等原材料,发展起了以“三白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1961年,朴正熙依靠军事政变上台,韩国经济开始高速发展。

▲韩国总统府——青瓦台

1962年,韩国政府出台“一五”计划,采用进口替代战略。不过受限于技术落后、市场疲软等原因,政府在1964年决定转而执行出口主导战略。由于韩国自身市场有限,这一战略也被后来的历任政府官员贯彻至今。“三五”计划期间,韩国将重点放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上,工作重心由从前的水泥、纤维、化肥转移到了机械、造船、汽车钢铁、等重工业。与此同时,韩国政府继续发展运输、交通、电力、保险、通信等社会公用事业,扩大对教育、住宅、卫生福利设施的投资。

▲韩国汉江

此外,1953年到1964年间,韩国得益于美方的“马歇尔计划”,还获得了巨额的资金援助。不仅如此,在美越战争期间,韩国趁机发展军火产业,从而刺激和带动全国其他产业,国家经济增速大幅跃升。在内外联动之下,韩国经济在1962年至1989的27年间突飞猛进,GDP增了107倍,韩国也一举成为发达国家。作为世界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韩国所创造的发展神话被外界赞誉为 “汉江奇迹”。

▲首尔夜景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欧美资本趁机涌入,美方采取控股、吸收等方式使韩国成为美资产业链中的一员,韩国借此扩大市场并获得技术支持。因此,韩国的经济增长至今保持着较快的速度,日本的增速仅为韩国的二分之一。自二十一世纪初以来,韩国开始在娱乐、文化与教育领域发力,韩流开始以蓬勃之势蔓延全球,文化产业也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不小的份额。纵观韩国的发展历程,其关键便在于抓住机遇,内外发力。虽然韩国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桶金”并不完全光彩,还有许多举动备受中国民众嘲笑诟病,但其发展经验也有值得借鉴与思考之处。

参考资料:

《列国志:韩国》《全球通史》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