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汉服热来袭,你感受到了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89
导读

汉服热带动了服饰、鞋帽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兴职业群体。在中国,再小众的产业,乘以庞大的人口基数,最终产生的热度以及带来的流量也将蔚为可观。汉服热带动了服饰、鞋帽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兴职业…

【思想如虹】

汉服热带动了服饰、鞋帽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兴职业群体。

垂柳依依,暖风和煦,从远处款步而来几位古装女子。齐腰襦裙,琵琶飞袖,饰以珠翠步摇,朱唇红颜,在城市街头和旅游景点,古风着装的她们,成为一道亮眼风景。实不相瞒,就连笔者这种——其实属于汉服消费的“非主流”人群,在小半年内都至少有两次机会汉服加身。别说,穿着汉服凹造型,拍出的照片自我感觉还不错。往朋友圈一晒图,引得一众女友纷纷表示“她们也要”,足见汉服古风装扮诱惑力之大。

总有专家学者认为,市面上的汉服产品,存在太多BUG,使人不忍细看,言下不无遗憾之感。本文没有足够的水平就现今市面上的汉服形制是否合规展开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服饰来讲,每朝每代,服装规制,材料,款式,颜色,穿搭方式,涉及太多专业知识,普通人没有能力和精力去甄别,普通人只负责消费端。

由汉服带动的古风消费热度持续。有统计数据显示,在端午中秋这类传统节日期间,汉服类订单增长迅猛。据估算,2018年整个汉服产业规模达到10.87亿元,且还在快速扩容。天猫发布的《2018汉服消费人群报告》显示,“90后”“00后”占据汉服消费比例一半以上。2019双十一天猫汉服成交金额近2亿元,其中90后消费占了近一个亿。央视财经报道,品牌汉服订单排到2021年,产业总规模超10亿。汉服爱好者表示,自己几年下来购买的汉服约有两百多套(件),单件最高近万元。以汉服为代表的古风消费者人群,正从极小众走向更为广泛的大众群体。在中国,再小众的产业,乘以庞大的人口基数,最终产生的热度以及带来的流量也将蔚为可观。大学生、新鲜职场白领等汉服消费主流人群,从前她们穿着汉服的场合,仅限于景点摆拍。现在,随着汉服普及率升高,穿的人多了,她们一改之前的扭捏姿态,大大方方将汉服穿到人前,走到更多公众场合。婚宴、婚纱写真、汉服旅拍、甚至毕业典礼、企业年会等重要场合,汉服带着古风雅韵出现在这些仪式上,“俘获”了越来越多的粉丝人群。

市场火热,顾客不缺,汉服定制行业一片红火,但是兴旺背后,行业面临的一些挑战也必须得到正视,首先是版权问题。汉服销售模式一般都会选择定金尾款制,确保客户不随意退单。高端汉服因为刺绣制作等技术因素,需要顾客等待一到三个月时间才能交货。此时,汉服的开发、生产力度显然跟不上销售的节奏。而批量生产的,常规尺码的汉服,销售单价仅为原创订制汉服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由于瞄准“爆款”,价格低廉,现款现货,因此非定制类汉服占据六成以上销售份额,没有开发压力,倒也赚得盆满钵满。山寨店铺一拥而上,令原创商家苦不堪言。

汉服产业刺激产生新的消费活力。除了服装消费之外,各类线下体验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头。化妆加摄影,再摆上几十套汉服,辅以头饰道具,一门生意就此开张。以深圳为例,在客家甘坑小镇,逛逛古风汉服店铺,租几套服装,在古旧的老巷子摆拍若干,已成游玩甘坑的规定动作。与古风文化相关的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亮点。汉服热带动了服饰、鞋帽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兴职业群体,如汉服模特、古风摄影师、化妆师等。

有业内专家认为,“汉服热”逐渐升温不仅源于汉服本身的古韵之美,背后更多的是国人文化自信的回归,是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以汉服热为代表的古风产业,离规模化持续性发展,还有一条长路。正如汉服本身,千年之后,才徐徐回归,款款走进普罗大众的生活。“不急”或许才是契合这个行业的,最好的发展思路。李白诗云“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人们对美的追求,注定长久。

(作者系深圳作家)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