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1日,北京·保利大剧院,大都版《西厢记》首演。连演两轮,四天。当时保利人头济济,热闹非凡。
转眼11年过去,那时的场景,仿佛犹在眼前。当年这部戏,在北京乃至全国,曾掀起了不小的浪潮,有赞誉、也有争议,然而千帆历尽,留在观众的心里的,只剩下无尽的回忆与想念。
大家想念王振义那热烈透着孩子气的张生,想念魏春荣惊艳却透着女儿心的莺莺;想念佛殿相遇,“临去秋波那一转”的美好;想念长亭送别,“南北东西万里程”的别离。
而这一念,念了六年——自2013年12月11日后,该剧再未上演。
版
为什么叫“北西厢”、大都版《西厢记》
经常看昆曲的观众,提到《西厢记》,首先想到的就会是《佳期》《拷红》等折子戏,尤其《佳期》中的著名唱段【十二红】,更是各大昆曲演唱会、清曲曲会中的常见曲目。但我们此次演出的《西厢记》,可是没有《佳期》的!
现在舞台上常见的《西厢记》,并不是大家高中语文课本中所学的元代王实甫的“北”西厢,而是明人李日华的“南”西厢。那又何来“南”与“北”之说呢?简言之,所谓“南”西厢,即全剧皆唱南曲;所谓“北”西厢,即全剧皆唱北曲。
王实甫所作《西厢记》,上承唐朝元稹《莺莺传》及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并对后世的《牡丹亭》《红楼梦》《金瓶梅》等戏剧、小说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末明初贾仲明的【凌波仙】吊曲说 王实甫“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誉王实甫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可见,他的作品在元代和元明之际很为人所推重,《西厢记》其时已被称为“杂剧之冠”。
但元杂剧的舞台艺术形态消失多年,因此我们如今看到的昆剧《西厢记》多为“南”西厢。而 此次上演的《西厢记》,对王实甫的原本秉承“只删不改”的原则,并在结构上首次复原了“楔子”的样式; 唱腔上根据清代著名曲家叶堂所作清乾隆版《纳书楹西厢记曲谱》,具有正宗“叶氏唱口”特点。这将是迄今为止, 在内容和形式上最接近王实甫元杂剧《西厢记》原著精髓的作品,因王实甫是元代“大都”人,即如今的北京,故此版本又称作“大都版”《西厢记》。
演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王实甫《西厢记》【清江引】
这句被人们挂在口头的祝愿,其实是出自王实甫的《西厢记》,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而舞台上的“眷属”,是舞台下搭档之间的多次排练、磨合练就的。
1982年10月,40个10~12岁的小朋友在北方昆曲剧院学员班入学。他们其中,就有如今依然活跃在昆曲舞台上,此次 饰演崔莺莺的魏春荣; 以及调入中国戏曲学院,此次 饰演张生的王振义。
82学员班女生合影
二排右三:魏春荣
82学员班男生合影 王振义(二排右一)
到如今37年,昆剧中经典的生旦剧目《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琵琶记》他们都合作过,还有,就是《西厢记》。也就是这部戏,让北京观众念念不忘,称他们为昆曲舞台“大CP”。
昆剧《玉簪记》 王振义 饰 潘必正 魏春荣 饰 陈妙常
昆剧《长生殿》 王振义 饰 唐明皇 魏春荣 饰 杨贵妃
而今,大都版《西厢记》再度归来,演出场地换为了郎园,红娘的扮演者换为了刘大馨,但不变的,将依旧是王振义那热烈透着孩子气的张生,依旧是魏春荣那惊艳透着女儿心的莺莺。
《西厢记·咏月》中唱道:“悄悄冥冥,潜潜等等。等待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姐姐莺莺”。李煜说:“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如今,莺莺等来了,她与张生,将在2019年12月21、22日郎园的舞台上,重逢。
演员阵容
魏春荣饰崔莺莺
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第21届梅花奖获得者,现供职于北方昆曲剧院。
王振义 饰张生
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 16届梅花奖获得者。现为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教授。
刘大馨饰红娘
青年花旦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现供职于北方昆剧院。主演作品有 《佳期》《思凡》《游园》《相约相骂》等
| 演出信息 |
大都版《西厢记》上下本剧目
12月21日:上本
第一折:惊艳
第二折:咏月
第三折:围寺
第四折:悔婚
第五折:听琴
第六折:回简
12月22日:下本
第一折:赖简
第二折:问药
第三折:酬简
第四折:拷红
第五折:送别
演出时间
上本:2019年12月21日 晚19:30
下本:2019年12月22日 晚19:30
演出地点
北京郎园vintage·虞社
(北京市通惠河北路郎家园6号郎园vintage16号楼)
| 福利赠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