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真可怜,只能靠三明治度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59
导读

三明治是英国人的本命。 别提什么炸鱼薯条了,只要你去到英国的街道, 尤其是咖啡吧,无不例外会见到三明治、三明治、三明治与三明治。结果他回了一句: 我们英国三明治有上千种,每天都能吃不一样的三明治不…

惹毛英国人,你只需要做一件事—— 那就是动了他的三明治。

最近英航就在挑战英国人的底线。

据《每日邮报》报道,一名英国男子花了1万英镑在英国航空坐头等舱飞往伦敦,随后英航就遭到了这名男子的投诉,原因是飞机餐是一枚夹着一层薄芝士和一块番茄的三明治,而且还被烤焦了。

英航又因为三明治惹事了。之前还因为应对经济萧条,改三明治为小零食,遭到很多乘客们的强烈不满。

△英国航空商务舱飞机餐——精致三明治、咖啡、甜点等,乘客怎么舍得换零食/flickr

三明治是英国人的本命。在我们看来实在平平无奇的三明治,英国人视若国宝。

别提什么炸鱼薯条了,只要你去到英国的街道, 尤其是咖啡吧,无不例外会见到三明治、三明治、三明治与三明治。

△在英国,到哪都有三明治的身影/foodism

你永远想象不到英国人是如何一年365天啃三明治的感觉,就像收到每个月10号工资到账的短信提醒的感觉,自然有规律,还一点都不觉得boring。

曾经问过一个英国人,一直吃三明治不闷吗?结果他回了一句: 我们英国三明治有上千种,每天都能吃不一样的三明治不好吗?

行行行,对于这种英国三明治的迷恋,我只能表示投降。

英国人每年吃掉的三明治

连着可绕地球20圈

关于三明治,今年在英国有这些可怕的数据——

40亿:每年从英国零售或饮食店购买的三明治数量; 20圈:三明治接起来绕地球总圈数;

80亿英镑:每年买三明治花费的英镑总额; 30万:三明治工业解决的就业量,甚至超过了农业就业人数。

△在英国超市的架子上三明治太多,选择困难症来了来了/shortlist

不用怀疑,英国的国菜不是什么印度咖喱鸡,或者是炸鸡薯条。它们哪有三明治这种主食地位强大, 英国人吃三明治的程度,几乎等同于我们的主食面条米饭。

毫不夸张说,近7成的英国人的一生,有一半都是在吃三明治度过的。

去英国长假旅游或者留学的中国人都有这样的默契: 头几天还觉得一切都新奇美味。之后吃三明治的每一天,就越发想念祖国的美食,求三明治放过。

△微博截图

三明治在英国,是从苗头开始统治全民的:

孩子的午餐便当,99%装的是三明治; 英国校园上的台阶不是用来走的,而是给英国学生们坐下吃三明治的;赶论文的时候,英国学生们的午饭通常就是三明治加杯可乐。

英国人至于要沦为比美国还惨的美食荒漠吗?答案当然是不至于。

因为他们自己都没觉得三明治有多难吃,更何况三明治馅料不同,就能整出一年365种不同花样来。

△三明治变装超乎你想象/foodism

话虽如此,英国人还算专一了。火腿沙拉是上世纪70年代的宠儿,随后就轮到了鸡肉三明治,连续好多年都称霸了英国人的胃。

之后叫BLT培根三明治开始流行,芝士火腿的到来又掀起了一阵新风潮。

△英国人吃三明治的喜好,基本上不会变动太大/dailymate

英国人真能将三明治玩出花来,你会发现无论餐馆咖啡店,还是外卖店和超市,花花绿绿的三明治摆放得非常有艺术感.

搭配其实没有太多新意,但味道和营养均衡都能让市民满足。

△超市的三明治,中国人表示看着性冷淡/shortlist

就算隔壁摆着多少诱人的墨西哥薄饼等等看似三明治的替代品,销量都没法跟三明治比。

在超市卖的三明治普遍都不会超过3磅,遇到有打折活动,还可能低至1磅以下。

三明治的销量还是英国社会的晴雨表,当英国人制定新年的减肥计划时,高热量的食物自然就会收到影响, 但下跌通常都不会超过1个月。

什么都能断,就是三明治断不了。

△最传统的英式三明治/wiki

每年一度5月中旬是英国的三明治周, 他们要花上一周的时间来庆祝纪念,给三明治搞个“奥斯卡颁奖礼”选出最佳三明治。

△在三明治周你可以看到各种让人食指大动的创意三明治/britishsandwichweek

有必要吗?对三明治英国人是很无聊,还是爱到深处不自知那种。

发明三明治,真的因为懒

为什么是三明治?可以说是一种民族天赋的必然选择。

要追溯三明治“夹层面包”这种形式,据说早在公元前1世纪,就有犹太面包这么夹了,是史料记载最早最像三明治的。

关于“sandwich”三明治名字的起源,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大概是在公元17世纪,由一个英国三明治镇第4任伯爵John Montague发明的。

这个伯爵嗜赌如命,常常在镇上的餐馆开桌聚赌,一赌就能废寝忘食。

有一次他实在饿得受不了,但又都不想放下手里的赌牌,于是突发奇想叫仆人将餐桌上的肉切一切,再拿两片面包和菜夹着给他吃。

当时传统的英国饮食礼仪里,刀叉是必不可少的餐具。像伯爵这种一边可以拿牌,一边还能用手吃面包的新姿势, 旁人霎时就觉新奇又方便,这种风气被效仿流传开来。

后来这种食物就有了伯爵爵位的名称——Sandwich,英国还真有这样的地名。

△三明治镇/pinterest

到了18世纪,三明治依旧是被当做有钱贵族用来赌钱消遣闲聊的食物,在舞会和派对场上流行。

直到19世纪英国工业社会的繁荣,随着工作与居住地之间的距离拉长,三明治从上流社会,降维到广受工人和平民阶级欢迎的食物。

谁让三明治摆脱了刀叉这样繁冗的仪式,便携之余还能顶饱,制作成本也低,还能边走边吃。光这几样就足以满足省时省力,崇尚解放多余劳动力的英国全民需求。

再说了,三明治比起之前乏味的面包,或者直接外露的馅料来说,还多了很多意料之外的期待和可能性。

尤其是在英国工业社会发达的18世纪,工人们都没有自己的耕地,糖、茶、面包以及罐头就成了为数不多的救赎,更别提三明治了。

△工业革命时期制作金枪鱼罐头的工厂/tastecooking

Lizzie Collingham在《饥饿帝国》中就描述过这样惨淡单调的工人日常——

“当买不起牛奶的时候,往粥上面淋一点糖浆可能会可口一点,往面包涂那层糖浆,也是好的黄油替代品……茶能够抑制食欲,糖和糖浆取代了新鲜的肉、牛奶、黄油、奶酪与蔬菜。”

这就是为什么炸鱼薯条也能成为“国菜”之一,毕竟酒吧或者小摊档用报纸包好就能拿回去下酒。

英国人真的懒得在吃上面耗太多的精力,直到现在三明治还能成为不少英国餐厅最保守的一款出品。 只要用三明治,怎么都不容易出错。

△三明治是英国餐厅的必备小吃/foodism

再说英国伦敦就是外来人口很多的城市,在这种多重背景下的口味差异,三明治的百搭和容纳度就体现在这儿了——

无论是什么样口味需求,你都可以往两块面包里加你想吃的任意馅料,总能搭配到你觉得还不错的美味。

这也许就成为了三明治的伟大之处。 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也不需要任何厨艺,就能轻松获得百分百的好口感,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失败的食物了。

你可能会联想到劲敌美式汉堡,广义上来说,汉堡属于三明治的一种类型,但英国从来不愿意承认。

虽然他们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汉堡的出现的确晚于三明治。

△美国的汉堡三明治/图虫创意

要是没有汉堡,美国人吃三明治可能并不亚于英国人。

它可以是诞生于华裔移民的中餐馆,夹着脆脆的油炸面条的炒面三明治,还可以是来源于一场有轨电车工人的罢工,夹着炸牡蛎、番茄和调料的穷小子三明治。

△炒面三明治,富有美式中餐的风味/图虫创意

好莱坞电影《当哈利遇上莎莉》里面最难忘的那一幕,就是哈利与莎莉在吃三明治,莎莉还假装吃出高潮,引众人侧目。

好莱坞式的三明治情怀不外乎是这样一句情话—— “我爱你在气温华氏71度时还觉得冷,我爱你花一个半小时考虑吃什么最后只点了一个三明治。”

小谢尔顿的严谨,是从吃三明治还要挑剔做法不正宗开始的。《老友记》里的罗斯会因为一个火鸡三明治被同事吃掉,就接近崩溃。

你就知道激怒一个英美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动了他们的奶酪,而是动了他们的三明治。

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这个后果会有多严重。

三明治,注定属于当代社畜

近年来英国公投脱欧,大量中东欧移民的流失,很多产业都收到了严重的冲击,在总体经济不景气的趋势下,英国人不得不勒紧裤袋过日子。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三明治产业同样受到冲击, 但据英国《三明治工业年度报告》显示,英国零售成品三明治销量还是增加了4%。

就算到了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分工更加精细。随着全球贸易和原子化社会的到来,三明治这种工业化社会产物在世界版图上都在扩张。

△三明治搭配是一种艺术

没有什么比三明治更适合英国人了,同样也没有什么比英国人更贴合三明治。

英国人出了名的实用主义和规则守护者,聊天都要以天气对话作为问候的礼仪,遵循着始终如一的守则,更何况是在对待三明治上呢?

三明治正在统领英国午餐,尤其在职场。

对英国职场人来说,吃三明治简直就是像是上下班打卡的条件反射,尤其是完美解决了上班族们发愁的午餐问题。

就连回到家,⅔的英国人告诉你,媒体报道我们英国人的食谱有那么多只是表象, 他们几乎没打开过,只是为了装装样子,三明治才是最经济最洗脑的选择。

三明治,就是为全民社畜量身定做的:

两块方形的面包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形状,才能使馅料的面积最大化,一口就能吃到馅料。还能便于用手固定、入口、蘸蘸料甚至保鲜储存。

不需要刀叉餐桌,不需要固定用餐时间,也不用穿得规整正襟危坐,社恐叼着一枚三明治,就能避免与人寒暄客套的尬餐。

前段时间《每日邮报》刊登过这样的质问:难道没有英国人会做三明治了吗?

虽然提供的就业岗位多,但就拿英国诺丁汉郡沃克索普的三明治制作工厂来说,2000名工人都在流水线上制作。

其中一半的人来自英国以外的移民,毕竟这种低端重复的工种,英国人还是不愿意从业。

△庞大的三明治制造厂/dailymate

随后英国网路上掀起了一股英式幽默风潮,谁说我们英国人没人做三明治?尤其是英国社畜用各种搞怪的三明治自嘲说着这样的一番话——

“我们每天都要做一个三明治,上床睡觉,在优柔寡断和自我怀疑的人生中瘫痪。”

△推特上不少人都在用三明治的梗调侃自己

这就是“三明治一代”,两片面包就是外部社会挤压过来的压力,中间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写照。

你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社畜, 我们谁都逃不了三明治的宿命,简直完美诠释了当代社畜的灵魂。

△有多少人觉得自己就是那个白痴三明治

英国的心理学家还研究过三明治具有独特的“心理安抚”功能——

当你经历一场疲惫不堪的加班,老板依旧劈头盖脸臭骂一顿时,这时候拿出一块三明治,各种搓揉撕裂也好,然后将三明治和所有的憋屈泪水一同咽下去,心里会好受一些。

毕竟边吃边哭的人,才能活下去。

△之前日本上班族搭电车边吃三明治边哭的男人,戳了多少人的心,那就是我们社畜本畜了/视频截图

有个英国大叔几十年如一日吃着同一款三明治,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诚说到: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我很不适应。只有这款三明治坚守着童年以来不变的味道,带给我很强的安全感。

这位大叔的肺腑之言,都能拿来当做英国三明治的公益广告标语了。

别说什么老百姓了,你看就连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四年前英国《太阳报》跟拍一整天工作时。卡梅伦还要亲自下厨做三明治,同时向记者诉苦来自首相面临的压力。

三明治是压力的衍生品,也是减压治愈的疗养品。

△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的厨房,也不过如此

这也难怪为什么英国人爱三明治到骨子里了。 英国人创造了三明治,反过来又被自己创造的三明治给塑造了。

那也没什么好幸灾乐祸的。三明治是属于当代社畜的,我们都在被不同的“三明治”所支配。

此刻加班写完这篇三明治推文的老艺术家,准备下楼到便利店,买一枚三明治去。

三明治使我快乐。

△推特表情包

参考资料:

三明治 英国人吃了250年 环球时报

英伦随笔:三明治的“哲学” BBC

你有小笼包 我有三明治? BBC

静观欧洲被全球化的英国“国粹”三明治 澎湃新闻

英国菜难吃,究竟是民族的天赋,还是历史的选择? 果壳

Why the sandwich is London's hottest food trend Foodism

How the sandwich consumed Britain The guardian

【今日话题欢迎留言讨论】

你喜欢or不喜欢吃三明治的理由

【今日作者】

周芷若

编辑 | 周慕云

排版 | 蟹老板

原文首发于《新周刊》旗下公众号“九行”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