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有座奇怪故居,始建者活到102岁,一门三进士,还出个状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5
导读

贵阳有个花溪区,花溪区有座青岩古镇,里面有座赵以烔状元故居,这座宅院最大的特色是结构不对称,首先是大门没有开在中轴线上,院内一些房子也不在四方形直线上,乍看起来有一点点歪,刚开始还以为相机没拿好,导致地…

贵州是个多民族聚居省份,自然风光丰富多彩。黔南、黔东南、黔西南等自治州集中了苗、侗、布依、水族等民族风情,贵阳呈现的主要是汉族风情。

贵阳有个花溪区,花溪区有座青岩古镇,里面有座赵以烔状元故居,这座宅院最大的特色是结构不对称,首先是大门没有开在中轴线上,院内一些房子也不在四方形直线上,乍看起来有一点点歪,刚开始还以为相机没拿好,导致地面水平线出问题,后来才知道现实中就是不对称的。为什么会这样呢?网上很难查到相关资料,实情大概只有年纪稍长的本地人才知道了。

首先得说说赵以烔。他是清朝人,光绪五年中举人,七年后成为进士,参加殿试的时候获得第一甲第一名,是贵州省以状元及第而夺魁的第一人。

赵的职业生涯主要从事和考试及教育有关的工作,包括曾经充当四川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广西提督学政等,后来因母回乡,在贵阳学古书院从事育才工作,1907年英年病逝。

赵以烔状元故居内设有展览厅,详细介绍赵的生平事迹和一些遗物。

故居就在青岩古镇的中心地带,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中国传统建筑一般都是坐北朝南的,这座两进四合庭院式建筑却是坐南朝北的,在没有空调地暖的清代,寒冬时节室内如果没有炭火,估计会很冷,夏天倒还好,因为贵阳地处高原,并不是很热,不太明白主人当时为什么会把房子设计成这种格局。

赵以烔故居吸收了苏州民居的建筑风格,同时融入贵州多民族建筑风情,总体上以“雅”、“幽”为主要特点,特别是主厅的家私、摆设和江南大宅院有颇多相似之处。这座宅院虽然细致讲究,但一点也不奢华、张扬,这种风格来自主人相对低调的性格。

赵以烔故居并不是本人所建,而是他的曾祖父赵理伦建造的,看得出赵家是传承数代的书香门第。

建筑群为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屋顶盖小青瓦,这种建筑在日益现代化的当今显得尤为珍贵。

绿植在庭前兀自迎风翠绿,褪色的木质窗户纹路复杂,雕刻精致。到这座庭院观光的游客不是很多,幽静的氛围反而更加衬托出文气之深厚。

赵以烔故居内有一面“百寿图”,墙上集中了100多个寿字。

为什么院内会有这样一面墙呢?事情还得从赵以烔的曾祖父赵理伦说起。

清代有个引年制度,年纪达百岁就可以向上级申报,赠建百岁坊,赵理伦刚好102岁,符合申报标准,于道光23年奉旨修建了“百岁坊”,因为当时赵以烔尚未出世,这面寿墙一百个“寿”字出自当时的文人之手。

一百个寿字,象征长命百岁,幸福有加的意思。

由于年代久远,百字寿墙现在只剩三十多个字,模糊斑驳的老墙无声诉说着过去的荣光。

除了图文介绍,赵以烔故居还通过蜡像的形式还原赵以烔各个时期的生活场景。

其实,赵以炯在那个年代状元及第,不仅是贵州的荣光,也是云南的荣光,因为在此之前的历史中,云南也没有出过状元,而云贵高原在地质板块上其实是一体的。当年,赵以烔状元及第的消息震动了家乡,他正是以自己的博学多才改变士林界对“黔无人”的看法。

赵家在贵阳有“教子有方”的名声,除了赵以烔,其他兄弟也有很好的前途,这一门总结起来就是出了三个进士、一个经魁,中了一个状元,非常显赫。

老式眠床是赵以烔故居较为特别的文物,特点是以木材作为制作材料,前面造有踏板,各个细节处的雕花非常精致,床头还设有存物的柜台。

尽管青岩古镇或多或少有些商业化,但像赵以烔故居这样的人文景点也是比较值得看的。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