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师傅退休不再做豆腐后,老吴连着好几天都心不在焉,按照当下夫妻俩一个月挣它个一万大几不在话下,可他总有一种危机感,每天凌晨三点起床打开机器,不考虑身体能撑多久,他还主要担心这个饭碗会被附近的豆腐厂抢走。
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作为一个男人,老吴倒不会叫苦连天,出门讨生活都很不容易,倒是有时候他会心疼家里陪着他的老婆,算起来也有十几二十年了,这个女人也跟着熬了过来,所以老吴有时候也会反思,如果这辈子干不出什么名堂,都对不起老婆前些年为他剪掉的那头长发。
很多六十年代的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管怎么样绝不会轻易换行业,就像老吴这样但凡做豆腐干还能养家糊口,比这在挣钱的项目让他去做,他也不会看得上。有时候开玩笑,他说他跟现在得年轻人不一样,不是不想换一个行当去做,而是年龄在那摆着,他根本不敢去换。
抛开接受能力差不说,他说家里有个儿子还没结婚,也没有多少存款,老夫妻再苦也得熬下来。可是这样手工做豆腐也越来越小众,因为手工的成本要比机器做得高,量还没有机器做的多。所以,卖得贵了没人买,卖的便宜了还收不回本。这种手艺不像做的那些工艺品,手工做的工艺品值钱,就算做出来卖不出去,就放那放着,什么时候有人买再卖,也不会亏本。
生活中没有容易二字,什么赚钱的行当都离不开辛苦,好在如今都是用电了,一些累活交给机器就可以,手工做豆腐比以前轻松了许多,不过还是要起早贪黑来做,如果不小心睡过了头,泡的那些黄豆过了时辰起了泡,再心疼也只能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