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亚行走,经常会看到无论年纪大小,哪怕是蹬三轮车的十五六岁的男孩子,手上都一定会有一枚戒指或首饰。那不仅仅是他们作为社会人的标志,更是一份祈福的心的寄托,从而让戒指在贫富差距如此大的土壤上,开出了绚烂的花朵。
为什么戴戒指
对于喜马拉雅山一带来说,当地人普遍50多岁就会死亡。生命是无常的,他们人人可知,在对大自然的祈祷中,他们更希望通过无形的力量为自己保驾护航。
于是,母亲会攒钱给儿子买戒指,丈夫会给妻子买,孩子会给父母买。对他们来说,戒指不仅仅是 一件首饰,它更多的,是一件庇佑他们爱的人的护身符。 而且通常由他人或父母赠送的戒指,会戴在右手(因 为他们双手的分工不同),他们会把戒指作为幸运的象征,一旦如果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则会选择换戒面 或者彻底换掉戒指,意思为戒指已完成了庇佑的使命。
当然,结婚佩戴戒指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男性。 而对于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男性来说,戒指则成了炫耀的重要首饰,很多男性一伸手就是满手的戒指,甚于女性。这是因为一方面他们的肤色很深,大部分喜欢黄金的颜色,映衬着黝黑的皮肤看起来很华丽。另一方面,他们也喜欢宝石镶嵌的戒指,大多是整颗宝石。因为他们的手指通常比较短粗,同时也喜欢大戒面彰显个性和财富,喜欢夸张的手势,所以戒指就有了用场。
对戒指的需求程度令人咂舌
一个普通成年男性至少有2-3枚戒指,那就像中国男性的汽车或名表一样,是他们造型配饰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至于材料,黄金和银是他们的主要取材。但如前所说,他们的设计往往比较单一,普遍喜欢大戒面,而戒面的素材却比材质本身更加重要得多了。
比如他们几乎人人都有一件象鼻财神的戒指。 象鼻财神是印度教的财神,在南亚,佛教和印度教并存在这片土壤上。象鼻财神因为神奇的传说而被南亚人民所热爱,尤其是做生意的男性,他们相信佩戴象鼻财神的戒指会给自己带来好运。当发生重要的事情或需要庇佑的时候,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对着自己的戒指抚摸甚至祈祷,希望能够因为佩戴象鼻财神而给自己带来好运。戒指成为他们指尖的供养,而不仅仅是一件首饰,这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戒面的材料选择上,他们通常喜欢选择红珊瑚雕刻镶嵌,更加强调被雕刻的神的细腻、真实、生动,如同诸神真的在庇佑和照看他们一样。除了象鼻财神,他们还会选择一些从宗教素材中选取的图形佩戴,但无论怎么设计,必然是一定要有诸神的具体的形象在,所以很多流传到国内的所谓南亚的首饰其实并非都来自南亚。
霖后记
每每看到这些戒指的时候,我常想,无论是过去来自中 国帝王皇室的精品,还是今天的南亚,戒指一直在大气、阔 绰的人文内涵中与人发生最亲密的关系。而到今天,我们似乎已经远离了这些带有精神符号的设计,除了西方工业化设 计的指圈,似乎我们本土的男性能够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少。
与此同时,我们有着如此丰富的翡翠玉石资源,却没有用在 戒指上,尤其是在男性戒指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更没有输出 到国外,包括南亚这样有如此密集需求的国度,的确是一件憾事。但愿一带一路的风潮可以唤醒更多崛起者,共同将中 国宝玉石的文化传播到东方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