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读过。
宝钗自己告诉黛玉:“诸如这《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也却偷背着他们看。”明明承认自己看过,并且很可能比黛玉看得还多。
黛玉那天行酒令,说了四句。第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是出自她听到的戏文“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是《牡丹亭》中的两句。
有人认为黛玉听到小戏子演习,又不是外面的戏子,是贾府的家伎,那么她们唱的应该是公开的。其实不然。贾母说过:“这几年我老了,他们姊妹们住的远,我偶然闷了,说几句听听。他们一来,就忙歇了。”虽然是家伎唱曲,给成年人、老人唱的,与给未成年人唱的,有严格的区别。像《牡丹亭》这类以爱情为主题的戏文,可以肯定绝没有在黛玉面前表演过。
黛玉只两了两句残曲,就“心痛神驰,眼中落泪”,深受感动。被香菱打断之后,按照我们的想法,就应该去梨花院,请小戏子们再唱一遍。但是作品中只写了宝玉访龄遇蔷,却没写过黛玉去访戏。当然是黛玉很知道有些戏曲剧目是禁忌,未成年人不能去听,才自觉止步的。
黛玉的另一句酒令是“纱窗也没有红娘报”,显然是出自《会真记》也就是《西厢记》了。《西厢记》流传较广,连麝月也随口说出“把一个莺莺小姐反弄成拷打红娘了”,肯定对这出戏有所了解。
不过了解归了解,《红楼梦》中几次点戏的场面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一般唱的都是折子戏,几乎不会全本连台地把整部戏搬上舞台。不是不会唱,而是不让唱:像莺莺赴厢房“自荐枕席”这折戏,不仅黛玉没机会,就连李纨王熙凤也肯定没看过。
宝钗从黛玉的两句酒令,就听出其典故,显然她的知识面比黛玉更广。只有深刻地广泛的了解,才更知道什么是禁忌,什么该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