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可以参看一下宝钗是怎么说金钏儿的:
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玩玩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常常有人据此,认为宝钗冷血无情。其实宝钗的冷血,真不能表现在这里。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你的亲戚、朋友偶然做错了一件事,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她又悔又怕,你会怎么说?“你是无心的,他也不一定因此而死”,还是“这完全是你的责任,你应该自杀谢罪,否则你会一辈子后悔,终生无法得到宽恕”?
如果你会选择后者,你不仅是不通人情,而且近于谋杀了。死的已经死了,活的还要活下去。责备活的,并不能把死人救活,为什么不说几句宽心话呢?至于公平、正义,当然很重要,但善良、宽恕也同样是社会需要的。在姨母面前,你充什么正义使者!
不能说宝钗对金钏儿的死毫无怜惜之意,她不是慷慨允诺,不避忌讳,要送两套衣服给金钏儿作装裹吗?但是一个是偶然见面、没有深交、勉强可算熟人的陌生人,一个是嫡亲的姨娘。谁亲谁疏,谁远谁近,不问可知。
袭人与晴雯同事多年,也可以算是姐妹了,当然比宝钗与金钏儿的感情要深。但是感情再深,也比不过对宝玉的感情吧?不仅是晴雯被逐之后,就是在此前,一个是同事,一个是丈夫、情人、终身的依靠,谁轻谁重,不问可知。
宝钗说金钏儿是糊涂人,不足为惜,袭人说晴雯是“什么东西”,都是一样的心理:从眼下出发,照顾自己心中重要人的心情。这是任何有理智、有人情的人的正常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