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局员工作业时遭高铁撞轧身亡,微信有没有责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60
导读

众所周知,与传统火车不同,高铁时速动辄两三百公里,所以在铁路线上面对突如其来的列车,幸存下来的机会极少,这就要求铁路巡检工作在时间的安排上要慎之又慎,时间就是生命,就是铁路线上作业员工的真实写照,这种工作…

12月6日凌晨,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铁路局”)天津电务段两名正在上线施工的职工被0G383次高铁列车撞轧身亡。

据说事故是因为一名干部用微信群发送推迟上线作业时间命令后,没有确认作业班组回复命令,导致了命令漏传所造成的。

也就是说,当时两名员工在铁路线上作业时压根不知道0G383次高铁列车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众所周知,与传统火车不同,高铁时速动辄两三百公里,所以在铁路线上面对突如其来的列车,幸存下来的机会极少,这就要求铁路巡检工作在时间的安排上要慎之又慎,时间就是生命,就是铁路线上作业员工的真实写照,这种工作虽然用的是列车运营的时间差,却半点误差都不能有。

但是就是应该这样严谨的命令,却是用微信来传达。作为一种社交软件,微信是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提供方便的,在功能上显然并不能满足工作的要求,但是它的便利性已经让微信在工作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随之而来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首先是信息安全存在问题,在微信工作群里被骗钱的案例也不少见,骗子们利用微信群冒充单位领导,骗取钱物屡屡得手。

其次是信息过滥导致工作疏漏,一个工作群多则上百号人,消息过滥极易漏读漏看导致工作漏干。倘若每个消息都阅读回复,那么工作精力基本要放到刷手机上了,还有多少用来干工作?

三是容易丧失责任心,上面动动手指发条指令,至于下面有没有收到,有没有困难则漠不关心,倘若有责任只需要拿出手机为证:这项工作我已布置过,没完成则是下面执行的事!

所以两名员工不幸被撞身亡,虽然主要责任在于发送推迟上线作业命令的干部的责任心问题,但是也与微信在工作中的普遍使用有关。布置汇报工作、发送消息、按要求转发、点赞……一系列操作已经让微信成了工作的负担。当然这跟微信本身无关,而在于使用的人与制度存在问题。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