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自古以来就是繁华富庶之地。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及其无锡、常州创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走出了一条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成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苏州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2011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第一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500亿元,进入万亿元俱乐部。此后,苏州一路高歌猛进。2018年,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万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将南京和无锡远远甩在后面。
2016年,苏州第一次进入新一线城市榜单。此后连续三年,2017年、2018年、2019年,苏州稳稳地留在新一线城市榜单里,且排名都比较靠前,将一些省会城市都甩在后面。
然而,虽然苏州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拥有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航运网络,却没有一个火车特等站。
目前,苏州城区范围内,有两个大型的火车站。一个是苏州站,一个是苏州北站。此外还有规模较小的苏州园区站和苏州新区站。
苏州站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06年就投入运营了。1940年8月、1946年、1958年、1976年,苏州站先后进行一次复建和三次扩建。21世纪以后,苏州站南北站房和南北广场陆续投入使用。截至目前,苏州站的建筑总面积为15.7万平方米,车场规模达7台16线。2016年,苏州站全年发送旅客4060万人次。
苏州北站是一座“年轻”的火车站,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启用,距今只有8年时间。苏州北站总建筑面积46690平方米,站房面积7846平方米,设2站台6线。苏州北站的客流量不小,目前日发送旅客量约2万人次,高峰日可达3.6万人次。2019年春运期间,苏州北站承接春运客流约115万人次。
可是,苏州站和苏州北站都是一等站,不属于特等站。
特等站是中国铁路车站等级划分中的最高级别,在特等站之下还有一等站、二等站、三等站、四等站和五等站。
那么,什么用的火车站,能够成为特等站呢?根据铁道部《铁路车站等级核定办法》相关规定,具备下列三项条件之一者为特等站:一是日均上下车及换乘旅客在6万人以上,并办理到发、中转行包在2万件以上的客运站。二是日均装卸车在750辆以上的货运站。三是日均办理有调作业车在6500辆以上的编组站。
达到这个标准,并不是很难。实际上,在中国,许多二线、三线、四城市都有特等站,比如江西鹰潭,湖南衡阳、怀化、株洲,广西柳州等。衡阳、怀化、株洲不但有特等站,而且有两个特等站。
苏州北站也许不能满足特等站的要求,可苏州站的日均上下车及换乘旅客超过了10万,满足特等站等级核定办法的第一个条件。为什么苏州站还是没能成为特等站呢?
其实,中国铁路车站等级的评定,既会衡量车站客货运量和技术作业量大小,也会从政治上、经济上和铁路网上的地位上进行衡量。江苏省已经有了南京南站、南京东站、徐州站、徐州北站、徐州东站、无锡站、无锡南站、常州站8个特等站,是中国拥有最多特等站的省份。苏州站与上述这些特等站相比,在铁路网上的地位并不突出,因此很难认定为特等站。
目前,中国上有6个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没有火车特等站,它们是海口、拉萨、呼和浩特、西宁、银川、福州。与它们相比,苏州站评不上特等站,也没啥好说的了。
【参考资料:《苏州站》《特等站》《铁路车站等级核定办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