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商务 » 正文

这届创新大会_餐饮企业应该向可口可乐学习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64
导读

从骨子里来讲,普罗大众的根本需求是一致的,改变的是在普世价值上一层的个性化需求表达。” 可口可乐如今是“倒过来思考”——到底有哪些消费者,他们的心路历程分别是怎么样的,品牌跟他们沟通要产生的情感共鸣是什么…

这几日,内参君发了一条朋友圈:

“12月27日,中国餐饮创新大会,可口可乐在线揭秘打造’全民爆款’的思路”

一位餐友评论道:

“听了也学不会。”

于是,内参君今天就要来聊一下:餐饮企业应该向可口可乐学习啥。

01 关于“营销”:底层逻辑从未改变

如今的消费者好像人人都是“川剧的变脸表演艺术家”,千人千面,一人千面。如何抓住消费者是每个品牌都“闹心”的问题。

“我觉得‘大众’不是一个伪命题。从骨子里来讲,普罗大众的根本需求是一致的,改变的是在普世价值上一层的个性化需求表达。”可口可乐大中华及韩国区市场营销副总裁鲁秀琼认为。

做市场营销的人还是需要去反思,什么是变,什么是不变。

“what其实是不变的,包括深入人心的洞察、品牌独一无二的优势、走心的故事,但是how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当中,其实是有非常大改变的。”

可口可乐如今是“倒过来思考”——到底有哪些消费者,他们的心路历程分别是怎么样的,品牌跟他们沟通要产生的情感共鸣是什么,在不同阶段要做什么不一样的事情。

02 关于“爆品”:普世价值+以点带面+一点运气

打造“全民爆款”产品取决于三大因素:第一,是不是能够找到普世价值,第二,是不是有能力以点带面,从个性化需求开始以滚雪球的方式给带动起来,最后,需要有一点运气。

可口可乐层出不穷的“瓶身营销”可以算得上是颇为经典的案例。比如,最早推出的“Share a Coke”的昵称瓶,背后是可口可乐对于独生子女一代的“独而不孤”的洞察。

“对于当时(2013年)中国的消费者来讲,他们其实有两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一个是社交媒体的虚拟人格化,另一个就是独而不孤的社交需求。”

因此,可口可乐通过“昵称瓶”的虚拟名字,展现年轻人社交标签的个性,同时鼓励互动。

之后还持续推出了“音乐手环瓶”、“密语瓶”、“城市罐”、“歌词罐”等。

03 关于“产品”:建立产品分类运营和淘汰机制

面对消费者口味的转变,可口可乐在中华区找到了全新的增长方程式:向全品类转型,要构建起覆盖消费者生活的庞大饮料组合。

可口可乐做的第一件事,是将旗下产品清楚地划分为三类:探险者品牌、挑战者品牌和领导者品牌。它们将相对应地采取不一样的商业模式。

经营领导者品牌的方式是高举高打,正确地铺货到该铺的地方,然后需要找到圈层中的“共性洞察”,去做“个性化表达”。比如我们熟知的经典产品:可口可乐、雪碧等。

经营探索者品牌的核心是“找准痛点”:针对不同的特定的消费群体的真正“痛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包装、沟通、渠道布置和营销方式。比如解决“(佛系)养生痛点”的纯悦神纤水。

挑战者品牌则更多的是通过创新都是能找到市场空白点,相对于你的竞争对手的领导品牌是一个突破。比如他们对“茶饮”发起了挑战:淳茶舍等。

一方面在不断拓展旗下的产品组合,但另一方面也在不停地淘汰“僵尸品牌”,将资源重新分配给那些能够带来最高回报的品牌。

在中国,可口可乐对于新品的考核和淘汰没有一个严格的时间表,但会有非常清晰的业绩目标,包括单店销售等。“如果没有到达的话,就要去看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需要改善。”

04 可口可乐在线揭秘,打造‘全民爆款’的思路

全球最大软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到底一年在中国卖出多少饮料?2018年的数字是373亿元人民币。

这个数字背后,是这家巨头公司对消费者的深刻洞察、对产品运营的精准布局和管理。也正是餐饮企业应该向可口可乐学习的点。

可能你即使到创业的终点也无法赚到373亿元,但你会因此比去年赚得更多些,比别人赚得更快些,增长的路走得更长些,穿越周期的姿态比别人更从容些。

12月27日,中国餐饮创新大会,可口可乐在线揭秘打造‘全民爆款’的思路,期待你的到来。

议程详情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