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调公寓_曾被英国人买给职工住,可见掠走多少财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66
导读

与沿街的那些百年老别墅不同,这座公寓旧址位置相对比较偏,历史上也只是一处员工公寓,虽然有起到银行办理的一些功能,但并没有十分深厚的历史背景,若是没有与原汇丰银行公馆组合,只是一处相对比较老一些的宅子…

汇丰银行职员公寓旧址位于鼓浪屿鼓新路59号,与上一篇我们说到的汇丰银行公馆相邻,这座公寓旧址于1920年所建,再过1年多的时间才能被称得上百年公寓,当然它之所以鲜少有人关注,与其地理位置,历史渊源有关。

与沿街的那些百年老别墅不同,这座公寓旧址位置相对比较偏,历史上也只是一处员工公寓,虽然有起到银行办理的一些功能,但并没有十分深厚的历史背景,若是没有与原汇丰银行公馆组合,只是一处相对比较老一些的宅子。不过从其建筑规模来看,以当时的条件,银行职工都能够住这么豪,可见汇丰这所英国洋人银行在中国取得多大的收入。

旧址是在前几年大幅度修复后免费开放,但除了外部结构外,内部依然保留着相对复古的气息。从大门走进,踩着咯吱作响的老木板,都令人怀疑我这一百多斤的重量会不会踩坏了这些文物。

修复后公寓多为举办一些文化、艺术的小型展览,恰逢最近厦门举办金鸡百花奖,鼓浪屿便在此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华语电影人跨界艺术展”。

展会的主题看似十分国际化,但现场的展出主要是一些上个世纪年代的老片子,也多是老厦门时期拍摄的影视作品、电影海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老电影人留存下来复制的剧本、设计作品、名人艺术家们的头像,以及当年在鼓浪屿上拍摄的一些作品画面。

真正老旧的物件,除了播放的影片外,大都是没有的,剩下就多一些是上个世纪年代比较著名的书籍,而且大都没有开封。整体上来说,这样的展览文化含量太低很难吸引游客,也无法称得上“世界华语”这四个大字,不过考虑到是免费,而且是小型展览,所以也不用太过的计较。

现场并没有多少游客参观,在我参观期间只有一名游客上楼,但也仅仅呆了几分钟就下了楼,我估摸着一天能有100名游客参观就算不错了。大厅内只有一名女孩安静地捧着书看管现场,见到我进来连忙起身。

“随便看看哈。”、

“这是什么主题展?”

“一些老电影之类,金鸡百花奖嘛......”

“怎么人这么少。”

“位置太偏了,所以......呵呵(有些尴尬表情)。”

说着她又返回原位,抱着书看了起来,恍惚间觉得这样的身影,曾是上个世纪年代的鼓浪屿模样。安安静静,沉醉于书籍音乐的海洋里,不受外人打扰,而这种感觉如今早已淹没于沿街吆喝的喧闹中,以及老一代原住民的离去。

因为公寓有着半闽南半西式的建筑风格,且占地规模也不少,周边还被大量的植物覆盖,走廊内外都十分适合拍照。偶尔路过的游客会上来拍几张照,有时还有一些拍婚纱的人出现,但很少有人愿意步入其中。但大部分人很少为这2两栋建筑而来,就连一些导游如果不是为了走近路,也都不会带着游客特地来打卡介绍。

这是鼓浪屿的味道所在,每一栋建筑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也是鼓浪屿多年申请世界遗产地终于成功的原因。而那些隐藏在巷子里的建筑,还有背后不为人知的时代历史和人物故事,又有谁能够停下匆忙的脚步去真正了解。

所以很多时候游客谈鼓浪屿没底蕴,不好玩,不浪漫,其实又何尝不是人们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真正了解鼓浪屿。今天,我们对文化、知识层面的东西缺乏足够的兴趣和耐心,于是就有了快餐式的网红文化,但人均阅读量在世界上排名是很低的。所以要想真正了解鼓浪屿,也许你还需要真正去看一看,扫一扫每栋建筑的二维码,去了解它背后的历史,只有如此才称得上“我来过”。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