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贵州成为为什么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82
导读

贵州交通先后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组组通”硬化路,加上“市市通”民航、“市市通”高铁的深入推进,进一步巩固了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地位,是“一带一路”中国西部陆海连…

210国道遵义桐梓七十二道拐带动必输旅游的发展。张祥兵 摄

人民网贵阳12月10日电 (陈晶晶)12月9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法制司司长魏东在召开的“加快交通强国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说,交通运输部日前确定首批13个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并正在开展第二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申报工作。这13个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分别为:河北雄安新区、辽宁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圳市。

中共中央、国务院9月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先行先试。试点省市将在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综合交通一体化枢纽、智能交通、交通运输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交通运输制度体系创新、绿色交通、现代物流等方面先行先试。拟通过1年至2年时间,取得试点任务的阶段性成果,用3年至5年时间取得相对完善的系统性成果,培育若干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试点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出台一批政策规划、标准规范等,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交通人才,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

《春季》S308线凯雷公路雷山开屯路段。图片来源:贵州省公路局 陈沛亮 摄

贵州交通先后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组组通”硬化路,加上“市市通”民航、“市市通”高铁的深入推进,进一步巩固了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地位,是“一带一路”中国西部陆海连接线的必经之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加速向贵州集聚,为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贵州交通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加便利条件。

交通投资呈几何倍数增长,交通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1949年至2018年,贵州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1195.38亿元。70年间,贵州全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步大的跨越:1988年完成投资上亿元(1.29亿元),1996年上10亿元(11.87亿元),2004年上百亿元(105.3亿元),2014年上1000亿元,2018年创纪录完成投资1700亿元,占当年全国公路水路总投资的7.4%,投资总额连续5年超千亿,连续72个月位列全国前三,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交通投资稳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辐射》S104云开线K21马场路段。贵阳公路管理局 陈文英 摄

公路通车里程大幅增加,公路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开始,贵州先后改建黔桂、黔滇两条国道,建成一些通往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公路。 改革开放后,贵州公路建设高潮不断掀起,通车里程大幅增长,到2018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9.7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11.9公里/百平方公里,比1949年分别增长19.3万公里和109.66公里/百平方公里。2006年消除了全省国省干线公路上的所有等外级公路。2018年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里程近万公里(达9322公里)。全省公路通行条件显著改善,干支结合、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高等级公路从无到有,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基本建成

1986年贵阳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的开工建设,拉开了全省高速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新篇章,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建设里程快速增多。2001年,贵州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凯里至麻江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随后清镇至黄果树、崇溪河至遵义等高速、高等级公路相继建成通车,西南公路出海通道全线贯通。2015年,贵州成为西部地区第1个、全国为数不多县县通高速的省份。2018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6 453公里,在建2082公里高速公路,出省通道达到18个,通车里程上升至全国第7位,高速公路综合密度上升至全国第1位,使山地贵州构筑外通内联、安全便捷的“高速平原”。

安顺贵烟线平坝路段。卢迪 摄

农村公路建设成就显著,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新中国成立初期,贵州省仅有沿国省道公路的农村连接公路,到1978年前,全省农村公路的通达率也很低,即使已建成的农村公路标准也不高,抗灾能力非常弱,晴通雨阻问题十分突出,农村群众运输出行特别困难。 改革开放后,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中期,依靠“以工代赈”“民工建勤”“民办公助”建设了一批农村公路。2002年,贵州实现全省乡乡通公路。到2017年,全省就已经实现建制村通畅率达100%。2017年8月,贵州启动了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三年大决战,已于今年5月实现了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目标,惠及近4万个自然村寨、1167万农村人口。

内河航运事业全面提升,实现通江达海的梦想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起,贵州省炸开赤水河中的吴公岩千年顽石,结束了千百年来乌江、赤水河分段通航的历史。到1978年,全省通航里程2802公里。改革开放后,贵州省航道建设突飞猛进,乌江、赤水河和两江一河三条出省水运主通道全部整治完工,其他航道等级全面提升。2008年开工建设了贵州省第一条高等级航道——南、北盘江、红水河四级航道整治工程。2014年底启动的“水运建设三年会战”,改写了贵州无高等级航道的历史。2017年1月5日,断航13年的乌江“黄金水道”全线通航,结束了贵州‘不沿边、不沿海’的历史。 截至2018年底,全省通航里程达3780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里程突破900公里,位居14个非水网省(市)第一。

动车穿越贵安新区。图片来源:贵阳晚报

民航从无到有,从弱小逐步发展壮大

近年来,贵州机场规划建设进展迅速,机场运营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形成“一枢纽十支线”11个机场布局,在建运输机场1个(威宁),待建机场3个(德江、盘州、天柱),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一枢纽十六支线”的机场布局。

回顾贵州民航发展史,有4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第一,1995年。在此之前,磊庄机场是贵州省唯一的民航航空机场,1995年,龙洞堡机场开工建设,这一年,全省旅客吞吐量94万人次。

第二,1997年。这一年,贵阳龙洞堡机场建成通航,全省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

第三,2001年。贵州省第一个民用支线机场--铜仁机场通航。

第四,从2004年到2017期间,贵州民航发展正式进入快车道,兴义、安顺、黎平、荔波、遵义、毕节、黄平、六盘水、茅台等9个支线机场陆续建成通航。其中,2013年,贵阳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跻身大型繁忙机场行列,旅客吞吐量在全国机场中的排名从第25位上升至第22位;2014年,全省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1420.6万人次,同比增长26.2%,增速全国第一;2018年,贵阳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截止目前,贵州运行的十个支线机场中,毕节、茅台、兴义、铜仁、遵义新舟等5个机场2018年旅客吞吐量已超过百万人次,其中遵义新舟机场突破200万人次。

建设中的贵安高铁站。图片来源:贵阳晚报

预计到2022年,贵州全省将实现市市通高铁

从2008年贵广高铁开工建设至今,贵州积极推动铁路建设,累计完成铁路投资2441亿元,其中贵州出资达到446亿元。

在高铁建设上,贵州2014年建成贵广高铁联通珠三角和北部湾,正式进入高铁时代。而后相继建成开通贵阳至长沙、贵阳至昆明等高铁,一直到2018年,贵州每年都有高速铁路建成开通,贵阳逐渐成为西南高铁交通网的重要枢纽。

同时,贵州9个市州中心城市包括贵阳、黔南州都匀、黔东南州凯里、安顺、遵义、铜仁均已开通高铁,毕节、六盘水计划于2019年通高铁,黔西南州兴义预计2022年通高铁。届时,贵州将实现市市通高铁,全省铁路里程将突破4300公里,其中高铁近2000公里。

茅台驿站。(图片由贵州省公路局提供)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