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来的扶贫车间吸纳了20余人就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99
导读

法治周刊河南讯(通讯员 王晨光 朱命莹)12月2日,在长垣市赵堤镇李家村的宇达制衣扶贫车间,10余名女工操作着缝纫机,头也不抬地忙碌着。刘翠红是李家村的贫困户,也是这里的一名工人。刘翠红说,自从来扶贫车间工作…

法治周刊河南讯(通讯员 王晨光 朱命莹)12月2日,在长垣市赵堤镇李家村的宇达制衣扶贫车间,10余名女工操作着缝纫机,头也不抬地忙碌着。

“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这比啥补贴都好!”刘翠红是李家村的贫困户,也是这里的一名工人。她的丈夫在外打工,公公患有癌症,两个孩子都还在上学。“以前家里开销大,还离不开我照顾,真是发愁得很。”刘翠红说,自从来扶贫车间工作,每个月都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且上班时间灵活,还可以照顾家人。

这个扶贫车间,还是驻村第一书记赵鹏“争”来的。2017年,宇达制衣已在临村建设了一个车间,计划中并没有李家村。但赵鹏和村干部追上宇达公司负责人主动汇报村情,提出建车间设想,最终使该公司负责人定下在李家村建车间的决心。

扶贫车间建设涉及场地选择、管线安装、人员招聘等事务,在赵鹏和村干部的努力下,扶贫车间三天时间即投入使用,一周完成培训,当月出产品。

现在,车间拥有电动缝纫机20台,本村工人20余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