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热升温、太冷降温,连条被子都比男盆友有ACD数...
今年的南方,又是一个比以往都更加寒冷刺骨的冬天。这才 11 月,晚上的温度就快逼近零下啦。
盖着妈妈寄来的 10 斤棉花被,为什么还是那么的冷冰冰啊~
既然赚钱了!那就给自己买一床白鸭绒被吧,祈祷可以安然度过这个冬天!可看来看去半天,这个价格未免也太打扰了吧。。
一条被子快要和空姐一个月的房租一样贵了,要不我还是多穿一件衣服睡觉吧
你们懂得,这种时刻全黑市最贴心的空少总是会出现。他拿着一床看起来很像白鸭绒的被子给我,说你盖这个试试看。
空姐体验之后的感觉就是 —— 平价版白鸭绒被。
只要 五分之一的价格,但同样能体验到白鸭绒被的: 保暖、轻薄、亲肤。
一默智能控温被冬被
保暖
冬天的被子,必须要保暖啊,这可是基础中的基础!
- 智能控温
宇航服同款黑科技保暖技术,不用插电,棉被也可以智能控温。
在冷冰冰的冬天睡进控温被里,被子内的温度将恒定在人体睡眠的最佳温度( 28℃~32℃ )。
智能控温的意思是:不用插电,还能在太冷的时候升温,太热的时候降温,有意思!
空姐迫不及待地拿来试了试,效果还真不错。
我们先模拟了冬天睡进去冷冰冰的时刻,放了两块 16℃ 的板子到两种棉被当中。
没想到一分钟之后,普通棉被上升到了 19℃ ,而控温被很快就到了 28 ℃。
想象一下快速变暖,对于冬天钻进冰冷被窝的我们来说,可以说是非常的友好了。
但因为在空调房/暖气房里嘛,有时睡着睡着会越来越热,半夜甚至还会被热醒出汗。
控温被的好处就在于,它太热的时候也会自己降温。
我们再次将两块板子放进被窝里,这次的起始温度是 43℃ 。
一分钟后,普通棉被里的下降到 41℃ ,而控温被在相同时间内,温度下降到了 37℃ 。
有了这样的被子,整晚我们都可以睡在舒适的温度下,而不会因为太冷或者太热睡一半醒来。
- 同被不同温
有多少情侣,因为棉被的厚薄意见不统一,虽然一起睡觉,但必须要盖两床棉被。
而智能控温被芯,在两人睡觉时,可以独立控温。
情侣啊~当然还是一起睡一条棉被开心。
相信看到这里,很多小伙伴会好奇,被子为什么可以这么神奇啊,难道是我的能量守恒定律没学好??
其实关于原理,空姐在这里给大家用小灰字简单的解释一下。
被芯内采用的是 PCM 相变控温絮片材料,这种材料多使用在航空技术上,因为宇航员往往需要面对极寒或极热的环境。
这种材料的是指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
简单点理解,就是在零度情况下,水和冰转化物质形态吸热放热的过程。
被芯内采用的是 PCM 相变控温絮片材料,这种材料多使用在航空技术上,因为宇航员往往需要面对极寒或极热的环境。
这种材料的是指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
简单点理解,就是在零度情况下,水和冰转化物质形态吸热放热的过程。
其实看不太懂没关系,毕竟我们也不是要去研究这种材料,知道它能为我们所用就好啦~
轻薄
像羽绒被一样,给你好像在云朵中睡觉的感觉。
- 无负担
和空姐自己厚重的大棉被一比,控温被睡觉时可以自由翻身的感觉真的是太好了。
没有重到有那种 “ 鬼压床 ” 的感觉,类似羽绒被盖在身上一样,睡觉无负担。
- 重量轻
因为控温被芯采用的是黑科技材料,所以他的保暖并不需要像小二的 10kg 大棉被一样堆重量。
3.1kg 和 3.5kg 的重量,在同样保暖的情况下显得极为优秀。
一共有两种规格, 1.8*2.2m 和 2.0*2.3m 。
因为被芯肯定是要比床大的,特别是冬天的被芯,足够大才能保证不管晚上怎么翻身,前后左右都不漏风。
所以单人床推荐选小的尺寸,双人床推荐大的尺寸。
亲肤
被子这类要直接接触全身的,当然必须要舒服才可以啊!
- 婴儿都可以直接接触
控温被芯接触皮肤的感觉真是太好了!采用的是 A 类面料,是目前安全级别最高的面料。这类面料可直接接触婴儿皮肤, 0 甲醛,不使用任何荧光剂。
所以通常都很贵,但今天空姐给大家推荐的这款,你买得起。
摸被芯的感觉嘛,就像在接触小婴儿的屁屁一样顺滑舒服~
晚上盖它睡觉时,可能因为舒适的温度,好像特别的安心,很快就睡着了。
- 无惧细菌螨虫
不需要担心被芯中会有细菌螨虫的滋生,因为被子本身是可以被彻底清洗干净的。
只要用洗衣机上的轻柔模式,套上一个网兜,被芯就可以直接机洗。
比起那些不能清洗,或是一定要拿去干洗店才可以洗的羽绒被来说,非常方便省心的。
不过还是推荐大家平时使用时,在外面再套一个被套,不然白色真的太容易脏啦。
可以放心的是, 套被套之后不影响控温的效果哦!
而且被芯四个角上都有固定绑带,和被套里四个角上的绳子一扎,被芯就不会移位了。
这一点空姐觉得特别友好了,真的每天早上都要拉开被套去整理被芯,有绑带真的太太太让人省心啦。
※ 全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联系删除。
- END -
更多精彩,进入钛空舱福利群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