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灭绝的梅毒为何死灰复燃?
据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8月,我国梅毒的新发病毒达到384779例,每年新增加1200万例。
随着早期筛查和防治工作的进展,虽说死亡人数仅为35人,但仍然无法让人忽视它的高感染率。
(梅毒螺旋体)
梅毒疾病由来已久,早在五百多年前就出现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它的来历。
明代时期广州是通商口岸,常常会有许多外国人在广东出入,于是,梅毒便由此入侵了中国。
而由于起源于广东,梅毒在民间被称为广东疮,当时患者皮肤溃烂更像杨梅,而得名梅毒,并且沿用至今。
在那段时间,人们对梅毒这种陌生的疾病束手无策,染上以后就只能等死。
到了20世纪,人们找到了梅毒的致病因子,再后来1941年青霉素的出现才让梅毒病人找到了生存的机会。
当时的梅毒患者大概有1000万,还不包括那些难以启齿未被记录的隐形患者,感染率非常高。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当年曾进行调查,一共有1257名娼妓检验出患有性病、其中有84.9%的患者就是感染了梅毒。*
但在1964年时国家宣布基本消灭了梅毒,这得益于当时全国对性工作者的整顿以及对梅毒的普查普治。
(改造的画面,让她们学会手工、纺织、化验等等谋生的技能,并为其安排适当的工作)
为何梅毒感染率如此高?
但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消灭的梅毒却在80年代死灰复燃,直到现在梅毒的发病率还在不断增长中,尽管现代医学可以有治愈的方式,但由于这类疾病渔比较擅长模仿其他疾病,因此往往容易忽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这就为什么,很多患者一到了梅毒晚期,才意识到其存在。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改革开放之后,再次出现了娼妓,这种职业对于梅毒的传播“功不可没”。
2、现代人的思想转变,男男性行为增多,这也导致梅毒的发病率增加。
3、讳疾忌医,百分之九十的梅毒都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所以很多人都觉得梅毒患者是行为不检点的。在这个观念的驱动下,患者即使发现自己有异常,还是会扭捏,不肯马上去就医,直到症状变得严重了才去医院。
伟大的疾病模仿者——梅毒
梅毒的感染率这么高,除了以上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早期梅毒很容易被忽视和误诊,因为梅毒十分擅长伪装。医学上将其分为一、二、三期梅毒,分别有以下表现:
第一期
刚开始梅毒螺旋体通过性行为中的摩擦部位开始入侵,并悄悄在体内繁殖,引起局部皮肤的炎症和溃烂,身体其他部位完好无损。但这个时候即使没有任何治疗,症状还是会自动消失。
第二期
这个时期梅毒螺旋体已经开始潜入你的血液中了,所以全身都会开始有反应,表现为全身性的皮疹,手掌和脚底会长红斑等等。
除了皮肤上的表现,梅毒螺旋体还会影响到神经、眼睛、骨膜等。但是它跟一期梅毒有个共同点,就是不治疗还是会自行消失。
第三期
在二期症状消失时,你以为逃过一劫了?
其实最可怕的三期梅毒已经来了,这个时候它会对器官和组织造成严重的损害,即使你开始抗梅治疗,那些已经受损的器官和组织却已经无法复原。
三期梅毒还会侵入心脏、神经等重要脏器,严重危及人的生命。
看到这里,也许你已经明白:为何梅毒会在青霉素诞生以后还是肆意横行?
一方面正是由于梅毒及其低调,它擅长伪装自己,在一期二期时表现出轻微症状再自行消退,迷惑人的判断,使患者错过治疗时机,加剧了传染。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人对性特有的羞耻心,“只能做,不能说”的心态,因性生活而染上的疾病更是难以启齿,迟迟不愿就医,导致病情加重。
面对感染率如此高的梅毒,谁也无法保证自己能够准确甄别自己的性伴侣是否为梅毒携带者。
值得一提,与艾滋病病毒不同,梅毒的阻挡无需在72小时内应用,当然了阻挡时间越早,对病情也有利。
若暴露后预防处置时间过晚,那即便能够治愈,梅毒检测也可能是终身阳性。
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要防范于未然,要有固定性伴侣,避免高危性行为。
参考文章:
[1]傅志宜.梅毒的流行: 检测与治疗现状( 一) [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09,2( 4) : 193 - 195.
[2]李安信,王鹰.梅毒的诊断和治疗策略[J].感染性疾病杂志,2007,20(1):26-29.徐慧杰,徐杰前,候珏.梅毒抗体筛查可疑感染献血员回访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9):72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