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是古典的、传统的、且带有厚重的吴中文化底蕴的;但同时苏州又是现代的、时尚的、甚至可以说城市的每一处角落都暗含着历史与时代的碰撞,和无处不在的闲适与美好......
苏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城,2500多年的历史承载着也记录着这个古老城池的变迁。一提起苏州,人们首先就会脱口而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这句俗语。再说到具体的层面上,更多的人会告诉你,那里是江南、是水乡,是随处可见的花木为盛与庭院错落;是移步换景之美与烟雨缥缈的委婉惆怅。
不错,如果你有幸在细雨中漫步苏州的任何一处园林景观里,前面说的、只多不少!位于城南的沧浪亭,就是最典型的一处苏式园林景观。满园的假山与奇石堆砌出了曲径通幽,一泓碧水贯穿其中,波光倒影,景象万千。
园中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如果你恰巧手拿相机或纸笔画布,随意在每一处取景,便是一幅不错的景观,剩下的,就看你的构图与画工了!这不,闹中取静的端坐在园林之中,拿出画笔纸张画一幅园林小景,如此静美......
但也有人说:越发不喜欢江南的园林。把所有的叠石理水,亭台楼阁“挤“进一个小小的园子中,让人非常压抑。而我对他说:如果这园子是你的,你是不是也会集想之所想,尽可能的把你想象中的美好尽力的放于一处。然后,可以成日里闲庭信步于自己的杰作之中呢?
“明道堂”是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位于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翠玲珑” 馆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前后芭蕉掩映,并植以各类竹20余种,同“翠玲珑”相邻的是五百名贤祠,祠中三面粉壁上嵌594幅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平雕石像,为清代名家顾汀舟所刻。
翠玲珑,又叫做“竹亭”,有三间房,另外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南宋绍兴初韩世忠时就有其名,取苏子美诗“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之意为名。此处前后,万竿摇空,修竹如林,粉墙竹影,滴翠匀碧,历来为文人墨客雅游、静观、觞咏、作画之地。
而沧浪亭里另一大吸引人的景观则是亭台楼阁、院墙廊壁上的漏窗。漏窗的设计,在园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采光照明;还可以是呆板单调的墙壁富有灵动的生气。而漏窗的形式多样,镂雕的图案也不尽相同。据资料记载,沧浪亭内各式各样的漏窗共108种样式,无一雷同,这在苏州园林里也是独一无二的!
行走在竹林小径,倍感曲径通幽。而漏窗,也是随着景致的变换,无时不刻的伴随着游人的脚步逐一闪现,只要你稍加留意,方形的、圆形的、六边形、扇形的,甚至有借器物形状(花瓶)而打造的,更有依树叶,石榴、桃型而雕凿的漏窗。不同的窗框色彩搭配以不同的目及景致,再衬以多变的漏窗形状,多重的视觉冲击展现出精致且繁复之美!
而当你从园内再移步到园外,再细致的观赏之前走进来时未曾仔细欣赏的园外景致。白墙黛瓦倒映与一池绕园的绿水之中,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
远看是一幅清淡雅致的浅绛山水,近观则饱含了耐人寻味的幽雅情调。园林小景随目光移动而变换,每一处山石、绿植、白墙、黛瓦、廊檐及漏窗形成了完美的交融。使人朦胧中骤感娴雅脱俗、陶醉不已......
如果仅凭一篇文字就能说清苏州的园林景观,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你愿意,在任何时间里,当你走过平江路,当你漫步于沧浪亭、当你缠绵于拙政园、留园时,你会体味到这座城市独有的韵味,也正是在此时,你的游园惊梦即将上演......品一曲评弹,淋一场细雨,看小桥流水,听吴侬软语......在苏州,任凭时光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