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杨利伟_戚发轫回看神舟20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99
导读

神舟一号试验飞船采用三舱结构:后端的推进舱为飞船提供动力;中间的返回舱是未来航天员的座舱,也是唯一可以返回着陆的舱段;最前端的轨道舱则在返回舱返回后继续留在太空进行科学实验。神舟三号与神舟四号在同一年先后发射…

近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与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来到广州,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谈到神舟飞天20年来中国航天的巨大发展。杨利伟发声:“神舟20年,我为你骄傲”。戚发轫则表示,神舟屡次飞天,而对他来说,感情最深的是神舟一号。

从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成功飞天至今,已经过了20年。20年间,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我们完成了天地往返、太空出舱和交会对接等种种技术难题,中国太空空间站呼之欲出。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近日表示,中国将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造并开始运营,空间站的近期规模为100吨,可载3人。

回望1999年至今的20年,每一次神舟飞天都带着不同的使命,每一次使命都有所升级,每一次升级都圆满达成目标……我们终于步入了太空,走向了星辰。

1999

11月20日:神舟一号

神舟飞船与长征二号F火箭首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飞船还搭载了五星红旗。神舟一号试验飞船采用三舱结构:后端的推进舱为飞船提供动力;中间的返回舱是未来航天员的座舱,也是唯一可以返回着陆的舱段;最前端的轨道舱则在返回舱返回后继续留在太空进行科学实验。整艘飞船重量超过8吨。

长二F运载火箭专门为神舟飞船研发,479吨的起飞质量中超过90%都是燃料。

神舟飞船基本都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构成。

2001

1月10日:神舟二号

神舟二号飞船首次在自研飞船上开展空间实验。神舟二号相比一号,在结构和技术上都有了新的改变和提高。在这艘飞船上,载人飞行的几大系统全部参加了实验,包括:逃生系统,用来保证宇航员的生命安全;饮食系统,用来解决宇航员的体力问题;卫生系统,用来解决宇航员的个人卫生;医疗系统,用来解决宇航员晕船、头痛、辐射等病症;环境系统,要求温、压、气、湿都能自动调节。

2002

3月25日:神舟三号

神舟三号在模拟载人状态下首次飞行。飞船上搭载了一位模拟人,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时的状态,包括心跳、脉搏、呼吸、饮食、排泄等,积累多项重要生理参数,为接下来把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2

12月30日:神舟四号

神舟四号创世界超低温发射奇迹。神舟三号与神舟四号在同一年先后发射,重点改进了宇航员的逃逸和应急救生系统,全系统的合演也已经臻于完美。至此,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一步——无人飞船试验基本完成,第二步——真正的载人飞船即将开始。

2003

10月15日:神舟五号

神舟五号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时年38岁的飞行员杨利伟从1500人参与的严苛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当杨利伟从返回舱中走出的那一刻,全国人民为之沸腾,中国正式成为全球第三个独立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杨利伟进入神舟五号,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2005

10月12日: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飞船是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第243次太空飞行。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在太空中停留了5天之久。

神舟六号上的费俊龙、聂海胜。

2008

9月25日:神舟七号

神舟七号,中国人迈出行走太空的第一步。

飞船载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飞向太空,他们用5天时间完成1000多项规定动作,其中最关键的一项就是出舱行走。因为未来空间站的建设与维护,很多需要航天员出舱操作。

9月27日16时41分,神舟七号的舱门完全打开,翟志刚渐渐全身离开轨道舱,彻底暴露在太空之中。刘伯明也探出头来,将一面国旗交到翟志刚的手中,翟志刚接过国旗并向镜头挥舞,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出舱活动正式达成。

神舟七号完成了太空出舱动作。

2011

11月1日:神舟八号

经过两天时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施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内部有效使用空间约15立方米,可满足3名航天员在舱内生活,设计在轨寿命两年,是中国第一个空间试验平台。

2012

6月16日:神舟九号

我国载人航天发射大多在秋冬季节实施,神舟九号飞船是首次选择在夏季发射。它搭载着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飞天。

在载人状态下,飞船先是与天宫一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之后又与天宫一号分离。6月24日,航天员刘旺操控飞船实现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这意味着中国完整掌握了太空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九号搭载着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飞天。

2013

6月11日:神舟十号

神舟十号,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举行。

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6月20日10时许,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次太空授课在天宫一号举行。6月25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组合体成功分离,神舟十号飞船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方绕飞至其后方,并完成近距离交会。中国首次成功实施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

神舟十号上举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2016

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

在完成任务并超期服役多年后,天宫一号的大部分躯体穿越大气层并被烧毁,残骸坠入南太平洋。

它的升级版天宫二号于2016年9月发射升空,10月神舟十一号升空,两名航天员通过飞船进入天宫二号,在天宫驻留长达30天。在轨飞行期间,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航天英雄对本报记者吐露心声

杨利伟: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设计师戚发轫和航天英雄杨利伟来到广州,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回顾神舟飞天20年对中国航天的重大意义。

神舟二十年,我为你骄傲!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绩。现在有11位航天员出征太空,有11艘飞船发射上太空,还有2个空间实验室和1艘货运飞船。中国人突破了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天地往返、出舱与交会对接,为下一步空间站的建设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我们正在进行空间站的建设,实际上空间站就是一个国家级太空实验平台,将来有大量的科学实验要在上面做,为国家服务、为人类服务。

戚发轫:

我对神舟一号的感情甚至于比神舟五号都深。发射神舟五号的时候,很多人问我们怎么不紧张?我说我们真正紧张的时候是神舟一号的发射,因为确实有回不来的风险。而神舟五号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地面实验,又做了4次的无人实验,已经胸有成竹。

我看好广东在航天技术方面的发展。广东是一个很开放的地方,尤其是很多民营企业占了很大的比例,非常具有活力。广东的通信、遥感、导航都是非常大的产业,占整个世界航天经济百分之七八十的规模,广东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