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一到
天气冷,胃口也好了
一管不住嘴,身材就会走形
不服输的人选择用“迈开腿”的方式
抗拒身体储存脂肪的本能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夜跑”、“暴走”一族
时下各种运动app火爆
“晒步数”、“晒轨迹”成了朋友圈的时髦
只需迈开腿
不仅可成为朋友圈最靓的崽儿
还能锻炼身体减减肥
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01、每天一万步,就健康了?
不知何时起,朋友圈里兴起“每天一万步”的时髦
似乎走/跑了一万步
这一天的锻炼就到位了!
每天一万步到底是个啥概念
按照成年人60—70cm的步幅
1万步就相当于跑了一个6km
绕操场足足有15圈
而那些经常占领朋友圈封面的2万+,3万+们
似乎运动量看上去更是大的惊人。
事实上,河源长安医院骨科专家提醒:
目前已有研究证明,对很多人来说
“每天一万步”的锻炼方式——并不科学
首先,生活步数并不等于运动步数。
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步行,速度偏慢,强度较低,并不能真正算成运动量!
其次,手机或者计步器上的步数不完全准确。
摇晃手机的时候也会产生步数,这些就更不能算是运动量了!
“每天一万步”的口号来源日本计步器商家的营销手段,并不是真正健康的运动方式。
对于锻炼身体来说,别跟步数较劲
重要的是运动量是否足够。
02、今天你跑/走了多少步?
很多人听过一句话:跑步百利,唯有伤膝。
跑步,走路会损伤膝盖?
真的假的?
有些人就惊慌失措的拿起手机看步数
“我今天超过1万步了!”
“嗷~~我超过2万步了,怎么感觉膝盖有点疼~~”
没错,走路/跑步时膝盖确实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是体重的数倍。
但并不一定就会损伤膝盖!
反而,适度的运动对膝盖有好处!
可以促进膝盖的血液流动和细胞再生,产生的压力会促进软骨、肌肉、肌腱和韧带发育,起到保护膝盖的作用。
有人还是会说,但是走/跑下来,我确实感觉到了膝盖酸痛啊!
其实,不正确的跑步方式和“暴走”习惯,才是损伤膝盖的罪魁祸首。
03、这些“箭”,你的膝盖中了么!
在医院的骨科门诊,每天都不乏因为“暴走”“狂跑”导致的骨疾病的患者,以膝关节滑膜炎、半月板损害、软骨损害等问题居多。
尤其膝关节半月板的损伤是不可能自愈的,需要医生的干预和治疗。
所以说,不正确的暴走/狂跑
也许可以让你可以占据朋友圈封面
更有可能让你走/跑进医院——
很多人跑步/走路易受伤,主要是因为这几个原因:
● 一周动一次,一次管7天
有些人久坐不动,突然”心血来潮“一次,运动量巨大,很容易因此损伤膝盖和肌肉。
对于长期运动量较少的人,走/跑要循序渐进的进行,一般建议开始以快走的形式,5~6千步,心率达到100~120次/分,持续5~8分钟即可。
● 动前不热身,动后不拉伸
跑前不热身,韧带、肌肉、关节都容易受到损伤。
建议运动前做好热身,小范围小跑、侧身运动、踢腿等都可以。
运动后的拉伸则可以放松肌肉,减少肌肉僵硬、酸痛感。
● 平路就不走,偏向难路行
很多人为了增加活动量,会特地去山路跑,或者尝试弯道、坡道等特殊路段,也会增大受伤的风险。
平时的跑步锻炼最好还是在平地跑,有条件的跑塑胶跑道更好。
● 轻伤不下火线
当已经出现膝盖或者腿部不适时
理应停止运动调整休息,甚至就医。
切莫为了达到锻炼目标,轻伤不下火线。只会加重病损。
04、不适已经出现了,怎么办?
有人提问:“我是跑步爱好者,经常出现了跑步膝痛,怎么办。”
对于已有较好运动能力的人而言,当出现膝盖不适时,可以通过静蹲等力量的锻炼,加强膝关节的稳定性,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对于腿脚已经出现明确不适的人,
河源长安医院骨科专家的建议是:立刻停止运动,静养观察。
一般需休息至少3周,如果超过3周仍无好转,请及时到医院寻求医生帮助,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运动前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健康情况和运动能力。
这些人不宜“暴走”、“狂跑”:
1,身材肥胖的人。
2,长时间疏于运动的人。
3,经过检查,患有骨质疏松的人。
4,曾经患有骨关节炎等骨病的人。
5,因病导致心肺功能较差的人。
6,血压、血糖经过检查不算稳定的人。
7,有下肢血管病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