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乔碧萝十年抑郁_当代年轻人到底怎么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62
导读

”她和其他自称抑郁以博取同情心的人一样,正把抑郁症在污名化的路上越推越远。 坏是坏在,过于看重名利,甚至成了面子的奴隶。 她没有在意他人的看法,包括后来拍的视频被人说是“假的,一定是假的”,她也…

文/苏索

前几天,乔碧萝殿下又热了一度。

原来她不是奶奶,而是自称十年抑郁的姑娘。

但用抑郁症来洗白,令人反感,且在无形中将刀子砍向了真正的抑郁患者。

为什么这么说?一位知乎答主说:

”她和其他自称抑郁以博取同情心的人一样,正把抑郁症在污名化的路上越推越远。“

让那些本该被关注的患者们,遭受更多的歧视和嘲讽。当他们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诉说,得来的却是:

“平时看着挺开朗的,怎么就抑郁了呢?”

“年纪轻轻,抑什么郁!”

殊不知,正是这类简短的话,正把他们推向深渊,无路可走。

痛苦无法感同深受,你可以不关心,但请别再拿抑郁症当挡箭牌了。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有轻度或重度抑郁症。

不禁感慨,当代年轻人到底怎么了,为何会走向抑郁?

01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社会在进步,为什么年轻人的压力却越来越大?甚至抑郁?”

不少网友反驳道:“谁告诉你社会进步了?”

的确,进步的生产力,高涨的是劳动力。这几年,我国的劳动力达到了一个峰值。

但,可供利用的资源并没有增加多少,有些行业甚至是在衰落。

早在今年年中,就有网友总结道:“ 2019年,要么已经失业,要么就是在失业的路上。”

“男,30岁,坐标北京。9月在国企因项目失败离职,11月15日终于入职,中间面试过近50分工作。”

“92年,已婚女性,失业近12个月,一边很迷茫,一边害怕hr因为我计划生小孩而拒绝。”

“97年,坐标北京,失业两次。年初失业,找了两个月才找到新工作,实习6个月后不给转正。现在还在投简历,很焦虑,家人朋友都也着急。”

不管在哪个时间段失业,都不容易。年末了,要么被劝退要么不愿接受调岗而辞职。

即使没有失业,焦虑感也紧紧地围绕着当代年轻人。

《第一财经周刊》发布的《都市人压力调查报告》显示:

有30.24%的受调查者每天会感受到好几次压力,而 有43.3%的人认为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已经大到让自己吃不消。

工作强度大,是带来 精神压力的原因之一。

除去工作和睡觉, 中国人日平均休闲时间是2.27小时。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居民每天休闲时间更少,分别是1.94、2.04、2.14和2.25小时。

北上广深人均休闲时间的压缩,还归功于超长的通勤时间和披星戴月的加班。

此外,房租或房贷,也是当代年轻人焦虑来源之一。

探探的数据报告显示:72.1%在都市打拼的年轻人,需要将 每月四分之一以上的薪水用于交房租或房贷。

有17.2%的年轻人将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支付房租/房贷,且有9.5%的年轻人需要将每月一半及以上的收入用于交房租/房贷。

存不了钱、懒得社交、脱单难、脱发、亚健康等一系列问题都集于一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不堪压力,抑郁症也可能悄悄找上门。

面对压力,逃离北上广深,成了当代年轻人考虑的范畴。

02

可大部分刚毕业的年轻人都不愿回老家工作。

因为大城市有梦想,因为想要改变下一代人的生活。因为面子上挂不住,怕家乡人笑话。

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在外面连连碰壁,就是不想回老家,只因害怕听到一句“没出息”。

于是,想在年轻的时候拼一把,哪怕会失败也没关系。这样即使回去,也不会后悔没到大城市奋斗过。

最好是能做出点成绩,再衣锦还乡。

所以,回老家发展的原因就基本是这两个原因—— 要么功成名就,要么就是遭遇失败。

这两个归隐方式,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代年轻人,或好或坏。

好是好在,积极、上进、有斗志;

坏是坏在,过于看重名利,甚至成了面子的奴隶。

曾有读者给作者连岳写信说,自己“本科毕业,无一技之长”,毕业后北漂,给好几家优秀企业投简历都杳无音讯,最后感叹,“如果我去干服务员,我怎么跟父母交代?”

追求体面,是人之本能。

可不能认清现实,还错把服务员这一正当行业当做丢人或“无法交代”,就是面子造成的压力。

若始终看不破、放不下,迟早会变成面子的奴隶。

而不做面子的奴隶,更能拥抱着自由。

03

曾被质疑的90后 李子柒,现如今被称为“东方美食生活家”。

在爷爷去世后,她辍学外出打工8年。后来奶奶生病了,不想留下遗憾,毅然决然地回到乡下生活。

她没有在意他人的看法,包括后来拍的视频被人说是“假的,一定是假的”,她也不理。

她将生活的美好倾注于食物当中,不断地挖空心思去创造美。

做一张竹沙发,她从选竹子开始做起,裁割、拼装一步一步地制作;炒花生,会从花生的种植开始制作......

她做每一件事都沉浸其中,享受着每一个步骤带来的喜悦。

也正是这份美好的传播,吸引了浮躁社会的大多数。她一次只处理一件事的生活方式,与处于喧嚣空间的年轻人形成了鲜明地对比。

大都市里拼搏的人们,一天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太杂,疲惫也随之涌来。

所以当我们看到沉浸于做一件“小事”她时,也倍感安宁。“仿佛自己也暂时脱离了生活常态,放下了浮躁,游离在田园......"(ps.关于李子柒的更多故事,敬请期待明天的推文)

说这些不是要你立马远离北上广,而是希望你能和李子柒一样 主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若寻不着,便自己创造。

学会无视他人的讥讽,学会与压力的朋友。

04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压力。可从小到大,我们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学习很多技能,却没有学习会如何处理压力。

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可压力却好似无处不在,挥之不去。

既然压力这么爱出现,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与压力相处,将压力变成动力?

《自控力》的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在另一本书《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提到:我们不该去对抗压力,而是接纳压力,学会跟它成为朋友。

当我们能把压力当做朋友时,压力便不会找你麻烦。

可以怎么做呢?

建立一个关于压力的笔记本。

买一个本子,用于书写关于情绪和压力的事。每天20分钟左右,无人打扰,如实记录。也可以写下你对压力来源的看法和对的影响。写完后,你可以撕毁也可以秘密保留。

保留的作用是做对比及反思,避免有同类情况发生。

这样连续写三天,压力会得到一定效果的缓解。觉得压力大时,找朋友倾诉也可以。

但研究表明,人们 在写作的时候,会更多的情绪词汇去表达自己。且不是每时每刻都有人愿意听我们诉说。

此外,还有一些常规的解压方式:

一、培养减压的爱好

在工作之余,培养一个业余爱好。当我们充分关注一个爱好,就会减少顾及或无暇顾及其他可能令人心烦的事了。

良好的爱好既能转移注意力,又能填补空白生活。

二、不要做手机的奴隶

比如,跟家人朋友吃饭时,把手机收起来;陪孩子做作业或玩游戏时放下手机;

比如,睡前半小时,不看手机。

三、充足的睡眠

从睡眠环境到睡前仪式,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睡眠模式。比如,室内温度控制在17度左右,室内避免用过亮的白炽灯,选用柔和的灯光等等。

四、保持运动的习惯

最后一个,也是最有效果的方法,坚持定期运动。

特别是遇到一些事情不顺利时,出去慢跑,可以快速转移注意力,暂时放下压抑。

有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压力不懂缓解,还导致过度自责和焦虑。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工作上的一点小失误感到沮丧,开始否认自己,误以为所有人都将记住你的错误。

这都是压力造成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并没有很多人在意你做错了什么。

太在意他人的想法,等于主动被奴役。

不值得。

(ps.全文完,关于李子柒的,我们还有更多的故事想要讲给你听,明天早上八点,一定要来哦)

作者:苏索,爱生活,爱分享,羡慕李子柒的打工族。关注易简读书,用阅读对抗无聊。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