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昭通有一个家庭,
夫妇俩抚养了6个孩子长大,
在看似平凡的日常家庭生活背后
却是用夫妇俩用爱与责任撑起的“不凡”。
迟焕松:“敲门,晓宇赶紧起床,晚了,六点半了。”
耿清秀:“你的饼干分我两片好不好小航?我今天来不及了。”
迟焕松和耿清秀夫妇俩是教师,妻子在附近的小学教语文,女儿在上高一。
另一个孩子叫小航,小航今年十八岁,跟在夫妇俩身边已经有十六年。
2004年,耿清秀的弟媳离家出走,弟弟在外长期流浪,年仅两岁的小航和四岁的哥哥无人照料,当时刚刚登记结婚的夫妇俩就把年幼的两兄弟接到身边照顾。
迟焕松:“觉得很可怜的,这么小的孩子父母太狠心了,把这些孩子相当于遗弃不管了。”
耿清秀:“我的家庭比较特殊,妈妈走了,孩子们他们和我有一样的经历,我就体会到没有母亲的孩子真的说像根草,有些时候连草都不如,别人会来践踏你,瞧不起你,所以我就想怎么都要让他们长大。”
从2004年开始,除小航两兄弟外,夫妇俩还陆续接管了耿家另外几个因父母去世等原因无人照料的孩子,加上夫妇俩自己的女儿,总共有六个孩子在这个57平米的家中生活着。
迟焕松:“这个房子特别小,房间又少只有两个卧室,睡觉的时候两个女孩子睡小卧室的高低床,四个男孩就在这个客厅里面沙发上睡两个,地面上打地铺睡两个。我们的工资就是一千多块钱,一开学的时候那个要买衣服这个要买书包,那个又要买鞋子,这个时候是最困难的。”
日子过的再紧夫妇俩也从未想过放弃,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生活却突然给这个家庭降下无情的打击——2010年底,正在读小学的小航突发疾病。
迟焕松:“开始的时候他老师打电话说,他的手不听使唤,我们看他吃饭的时候用筷子夹菜老是夹不到嘴里面,吃饭喂不到嘴里面。”
夫妇俩多次辗转,联系上了小航离家出走的母亲,耿清秀记得,小航的母亲回家看过孩子就再次悄然离开。
耿清秀:“我对他母亲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但是我觉得孩子他有生存的权力。”
小航的“怪病”最终被确诊脑瘫。
迟焕松:“这个孩子太可怜了,他才十岁就这样子,他后半生怎么办?”
回到昭通,夫妇俩带着小航定期复健,在大家的坚持下,如今小航可以自己站立行走,也有了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
迟焕松从教20年,曾经在周边多个乡镇小学任教,2017年3月他调任凤凰街道中心学校担任副校长,在同事眼里,迟副校长乐观而坚强。
耿清秀认为,这十多年来的坚守离不开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耿清秀:“我们没有因为一个孩子发生过争吵,他没有因为我用钱在哪一个孩子身上发生过任何质疑,从来没有。”
耿清秀:“我说你叔叔不善言辞不善表达,但是他从心里面爱你们,把你们养育长大。”
如今,在迟焕松家成长、生活过的六个孩子,有的在外上大学,有的在外打工,在周边的孩子经常回家一起团聚,在外的孩子也和家人们彼此牵挂。
回忆起姑父姑妈对自己的照顾和管教,耿远洋很感激。
耿远洋:“如果当初没有他们那样去管我们的话,我们都不知道我们现在身在何处,真的,我就只能有这么一句话。”
迟焕松:“我们只想着在这些孩子最艰难的时候拉他们一把,让他长大成人,我们不能在社会上做更大的贡献,我们把家里面细小的这些事情,这些责任把它完善好,其实对社会也是一种贡献。”
从10月28日起,
2019云南好人故事,
在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
新闻时段展播,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