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出行,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堵成“停车场”的现象有望缓解。12月12日,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发文称,加快推广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系统,推进高速公路交通拥堵路段扩容改造。
为改善节假日景区旅游体验,文件还提出要增加景区停车位,节假日期间在机场码头、旅游集散中心、景区换乘站等重点地区加开临时接驳交通等。
高速拥堵路段扩容改造
12月12日,发改委、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在内的九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
当前我国实行重要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不过部分路段拥堵问题也随之而来。《意见》提出,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建设以及交通拥堵路段扩容改造;加快推广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系统(ETC)。
《意见》还提到,完善高速公路与景区连接路建设。在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与重点景区连接道路的衔接,完善交通引导标识设置,在临近景区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服务设施以及国省干线公路的重要路口合理设置旅游交通引导标识。
节假日增加景区临时接驳交通
公共出行是缓解拥堵的另一种手段。《意见》提出,节假日期间在机场码头、旅游集散中心、景区换乘站等重点地区加开临时接驳交通。
在引导游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方面,《意见》提到,提高热门景区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和便捷性,节假日期间优化公共交通运力供给,探索建设旅游交通公共平台,推动景区门票与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服务。
同时,节假日期间增加景区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高铁站、汽车客运站)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城市公交线路或客运班线运力投放。
节假日景区车辆进入预约管理
《意见》还提及,通过预约通行管理措施,引导游客出行向公共交通转移。
具体而言,通过提示标牌、诱导屏及媒体全方位宣传,告知自驾车进入景区需要预约通行。在旅游不受较大影响的前提下,结合往年景区统计分析,合理确定预约配额。综合采用微信、手机APP、景区官网等多渠道提供预约服务。
对于景区“停车难”问题,《意见》要求,采取扩建停车场、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增加临时停车位等措施,增加景区停车泊位数;倡导社区、社会单位停车场对外开放,增加临时性停车位供给。
同时,强化ETC在停车场等车辆集中场所的应用,缓解因停车难导致的严重道路拥堵。
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
为错峰出行,《意见》提出加快推动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完善带薪休假相关制度建设。鼓励进行错峰旅游,引导、鼓励职工和其所在单位更加灵活地安排带薪休假。鼓励用人单位在年初结合工作需要和职工休假意愿统筹安排当年休假,优先考虑子女上学的职工在寒暑假的休假安排。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在保证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完成好正常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各地可以结合气候环境等情况统筹寒暑假时间,制定出台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的办法,引导职工家庭在适宜出行季节带薪休假。
同时加强用人单位休假配套制度建设,积极推行岗位AB角制度,不断完善职工休假保障制度,做到工作不断、秩序不乱。
此外,《意见》强调要健全节假日旅游出行监测和拥堵防范化解工作机制,利用大数据加强预警分析和信息发布,引导游客在节假日期间理性出行。
南都见习记者 吴单 林方舟 发自北京
编辑:任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