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社会,人们总是习惯将勇猛无双的人或物品用“虎”字表现出来。如三军统帅的信物叫“虎符”,三国时期曹操麾下最精锐的部队叫“虎豹骑”等等。同样的道理,三国时期还有一种杂号将军,叫虎威将军。纵观汉末三国历史,出现过四位虎威将军,皆为一时之良将。从籍贯上看,这四位虎威将军分别来自如今的安徽省、山东省和河北省。
top4:丁奉
三国时代,有不少长寿武将,如魏国的张郃,蜀国的赵云、廖化,吴国也有一位老当益壮的虎臣,名曰丁奉。据《三国志•丁奉传》记载,丁奉,庐江郡安丰县人,即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丁奉加入东吴军队的具体时间不详,据史料记载,丁奉先后在甘宁、陆逊等东吴名将帐下效力,以勇猛闻名,常常身先士卒,不畏生死,深得陆逊等人的欣赏。
不过,在吴大帝孙权在位时期,丁奉的资历尚且不足,所以只是个偏将军。直到孙权幼子孙亮继位,丁奉才凭借军功升迁为冠军将军。不久之后,诸葛恪兴兵伐魏,丁奉亦随军出征。尽管手下只有三千兵马,但丁奉却率先向魏军发起了进攻,斩杀敌军数倍于己方。五凤二年(255年),丁奉因为作战勇猛,被擢升为虎威将军。
从丁奉的经历来看,他作战有着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勇敢果决,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无论是随军伐魏,还是平定内部匪患,丁奉一旦参战,多数情况下都是亲自上阵冲到最前方。这个性格,后来也被丁奉运用到了朝堂之上。
孙权在临死之前,重创了江东士族,令孙氏宗亲把持了朝政。少帝孙亮继位不久,随即惨遭权臣孙綝废黜。吴景帝孙休亲征后,丁奉联合张布等人,设计杀死了孙綝。立下如此大功,丁奉最终成功升迁为大将军,得以位极人臣。
top3:于禁
于禁,字文则,泰山郡钜平县人,即今山东省泰安市。在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中,他是曹操最信赖的外姓武将。原因很简单,于禁是难得一见的统帅型人才,他治军严谨,统兵多年也没出过纰漏。在曹军当中,骁勇善战、一往无前的将领众多,但善于治军的统帅却非常罕见,而于禁却是其中的一位。
除了善于治军外,于禁为人还很庄重谨慎,而且总是站在曹操的角度考虑问题。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东海郡昌豨再次反叛,于禁奉命追击。尽管昌豨与于禁昔日曾是好友,但于禁为了严明军法,当场将昌豨处决。曹操得知以后,感慨于禁的忠诚,擢升其为虎威将军。曹操出任魏王后,于禁更是做到了左将军一职,成为地位仅次于夏侯惇的曹军武将。在众多外姓武将之中,于禁也是唯一拥有假节钺殊荣的,足见其个人能力。
top2:吕蒙
除了上面提到的丁奉外,东吴还有一位虎威将军,正是名声显赫的吕蒙。吕蒙,汝南郡富陂县人,即今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东南王化镇。吕蒙年轻时跟随孙策作战,因为勇猛过人,逐渐得到了孙策的重视。在屡立战功以后,吕蒙这样的青年将领还进入了周瑜和鲁肃的视野。不过此时的吕蒙虽然作战勇猛,但却不通兵法。后来在孙权的劝说之下,吕蒙又刻苦读书,弥补了自己的不足。
作战勇猛又具备谋略的吕蒙,逐渐成长为不逊色周瑜的存在,并顺利接替了鲁肃,成为东吴的第三任大都督。荆州之战中,吕蒙先是采取白衣渡江之策突入荆州,随后又派虞翻为说客,恩威并施,令江陵守将麋芳投降,从而彻底断了关羽的退路。
入城之后,吕蒙又进行了一系列收买人心的举措,此举摧毁了蜀汉集团在荆州本地的影响力。最终吕蒙将关羽团团围住,成功将其擒杀。在唐人的武庙当中,吕蒙也成为六十四员名将之列,足见其出色的能力。
top1:赵云
最后这位虎威将军,乃是三国时期的完美武将——常山赵子龙。赵云,字子龙,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虎威将军一职在三国时期只有魏、吴两国有设立,蜀国其实并没有这个官职。据《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记载,汉中之战期间,赵云曾在北山一役以“空营计”以弱胜强,击退了数万曹军,令曹操心惊胆战。如此,手下军士纷纷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刘备得知此事后,也称赞“子龙一身是胆也”。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赵云的“虎威将军”并非是官职,而仅仅是一个荣誉称号。
不过,纵观赵云一生,也当得起虎威将军的称号。众所周知,赵云是刘备的主骑不仅需要在战场上杀敌,还要时刻保护刘备的安全。刘备早年辗转中原各地,多次遇险,都是多亏了赵云的保护。当阳长坂坡一战,赵云舍命护主,单人独骑救回阿斗,引得无数后人为之赞叹。
值得一提的是,赵云不仅作战勇猛,而且人品还非常好。根据相关记载,赵云应该是世家子弟,从小接受过正统的儒家教育。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都在赵云身上有着鲜明体现。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赵云的官职并不算高。可即便如此,赵云的完美武将形象依然得到了无数人的肯定。
参考书籍:《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