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北边陲,其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与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等多地接壤。在三国时期,甘肃省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曹魏的势力范围,所以,在曹魏出仕的名臣相对较多。不过,蜀汉政权也有三位甘肃籍名臣,有趣的是,这三个人还是来自同一个地方,即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
第一位:姜维。姜维,字伯约,蜀汉后期名将及前线统帅,甘肃籍名臣中的代表人物。姜维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且是一个自带悲情属性的人物。姜维幼年遭遇不幸,父亲姜囧曾是天水郡功曹,在统兵平乱的过程中不幸阵亡。姜维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沉痛的打击和窘困的生活并没有使姜维消沉,反而磨练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这种品质在他建功立业的过程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姜维少年时研文习武、力求上进,起初在州郡谋职。他从一个小小的上计掾起步,成为州从事,再到中郎将,投身军旅。虽然这其中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父亲曾经的战功,州郡给予了特殊照顾。但是,姜维在仕途上的跃升与转折,最终还是与他个人的努力及自身具备的才华是密不可分的。
姜维早年出仕州郡时工作卖力、忠诚敬业,但仍得不到上司的信任与认可,仕途上波折不断,屡遭猜忌、处处受制。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祁山时,天水太守马遵竟然无端怀疑姜维存有异心,将之抛弃不顾,携带亲随逃往上邽。姜维随后辗转上邽、冀县等地,都被拒之门外,无人愿意收留。在走投无路、无处容身的情况下,姜维最终只得投降诸葛亮,从此成了蜀汉帝国的一员战将。
姜维效力蜀汉的最初几年,是其一生当中最为惬意的美好时光。他受到了诸葛亮的信任与器重,在北伐的过程中屡建功业,仕途扶摇直上,年仅二十七岁便拜将封侯,声名远播,可谓志得意满。姜维早期担任过奉义将军、征西将军等职。诸葛亮病逝后,姜维担任了蜀汉大军前线统帅。
为了实现诸葛亮的遗志,姜维先后进行了多次北伐之战,扬威西北,令曹魏疲于应付。不过,姜维的结局十分悲壮。后主刘禅向曹魏投降之后,姜维仍然心存复国之志,处心积虑、多方谋划,与钟会一起密谋复国,最终事泄被杀,时年六十三岁。
第二位:梁绪。史料中关于梁绪的记载较为模糊,对其生平介绍非常简略,但是,此人在蜀汉帝国位居九卿之一的大鸿胪,足见证明其才华出众,并非平庸之辈。梁绪与姜维是同乡,二人早年的境遇也极为相似。梁绪原为天水郡功曹,蜀汉出兵祁山时,曾配合姜维与蜀军作战。
与姜维一样,梁绪也是遭到了曹魏天水太守马遵的猜忌,被迫跟随姜维一起投降了诸葛亮,从此离开故乡来到了蜀汉帝国。不过,梁绪在蜀汉受到了极高的礼遇,无论是诸葛亮还是继任的蒋琬、费祎等人都对梁绪的才能称赞不已。因此,梁绪在蜀汉的仕途变得一帆风顺,最终担任蜀汉大鸿胪之职。与姜维相比,梁绪是幸运的,因为他在蜀汉亡国之前已经病逝,没有机会亲眼目睹蜀汉灭亡时的惨状。
第三位:梁虔。梁虔是梁绪的胞弟,与姜维同乡,史料中对其个人事迹未有详细记载,只知他早年在天水郡任主记一职,后来与姜维及哥哥梁绪一起投靠了蜀汉。与哥哥梁绪一样,梁虔亦才华出众,受到蜀汉朝廷的器重,担任过蜀汉的大长秋一职。
参考书籍:《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