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桐桐妈
11月24日,一对赵某夫妇带着3岁女儿陪朋友去看车,期间,女儿趁大人不注意,用小石子划伤了10辆奥迪车,共计造成大小10余处划痕,其中,包括一辆价值近百万元的Q8。
对此,汽车公司提出要求赵某夫妇赔偿20万元,赵某夫妇表示难以接受。
最后,在桂林市临桂区人民法院立案前调解,双方自愿放弃评估损失,由赵某夫妇一次性赔偿汽车销售公司7万元,当场了结。
新闻一出,网友们纷纷留言:
- 孩子创意灵感来了,谁也挡不住!
- 有的孩子是来报恩的,有的是报仇来的。
- 子不教,父之过。
同样身为一名3周岁女儿的妈妈,我深知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有多么的精力充沛,对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富有探索欲。
他们很多时候的“熊”并非出于恶意,而是没人告诉过他们这样不可以,没有是非观的他们只会用好玩或不好玩去衡量一件事。
2017年,一个2岁女童被一个5岁男童抱进电梯,带到18楼不慎坠亡,一个熊孩子的恶作剧,让一个2岁的小生命戛然而止。
很多人都在感叹:没想到5岁的孩子能这么坏。现实情况可能是这个孩子就是单纯觉得好玩,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性。家长教会孩子使用电梯,却没有告诉过他把2岁妹妹留在电梯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有的孩子则是因为长期被娇惯,在这群孩子的眼里,在父母的保护伞下可以为所欲为。
2017年8月,一对中国父母带孩子去美国旅行。在飞机上,小孩突发奇想来了恶作剧的兴致,不断骚扰旁边的年轻乘客,又是用脚踢,又是用手打,没事还吓他一下.......
无奈的年轻人数次和孩子家长提意见,但家人却是一副“他还只是个孩子啊!”无所谓的样子,在连续被熊孩子骚扰三个小时后,这个年轻人怒了!站起来,以激动的口吻骂了这家人。
这下好了,孩子的父亲不仅没有去想解决方法,而是立刻站起来维护孩子,直接跟年轻人对骂,还在飞机上大打出手。
要知道飞机上的斗殴,严重的话是可能导致飞机失衡坠毁的。
结果刚下飞机,一家三口就被机场的执法人员带走,最终的处理结果是:海关以故意伤害为由,拒绝他们入镜,次日安排飞机遣送回国。
就这样,原本欢欢喜喜的一家人出国旅行最后变成了机场派出所一日游。
“他还只是个孩子啊!”这句话,惯出了多少熊孩子。你不管教孩子,孩子就越不怕事,就会频频惹事,总有一天,社会会替你狠狠教育他。
古语有云:养而不教,父母之祸;教而无方,父母之过。孩子的言行举止中,都藏着父母为人处事的模样;父母的言传身教,也将伴随孩子的一生。
那么,面对那个尚不懂事的孩子,我们该如何教育呢?
首先,在生活中经常和孩子普及哪些行为是不能做的,同时告诉他们不能做的原因。
桐桐有段时间对马路边花坛里的花很感兴趣,看着娇艳盛开的花朵,她总是想去伸手摘一朵带回家。
开始的时候,我会和她说:“小朋友要爱护花草树木哦!”,可是桐桐还是按耐不住内心的渴望,每次经过的时候都会央求几声。
后来,我就和她说:“花坛里的花很漂亮,大家都很喜欢,如果你摘一朵,我摘一朵,他也来摘一朵,那花坛里面的花是不是就被摘完啦?”
听到这样的话,桐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我紧接着说:“花朵也有生命的,你摘下了她,就意味着她离开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很快就会枯萎死掉,你想想那这个小花朵多可怜啊,她的爸爸妈妈该多伤心啊!”
自从那次后,桐桐再也没有要求摘过花了,甚至在看到别的小朋友手里拿着花时还会上前教导一番。
类似这样的教育,我还会运用到排队、等红绿灯、社交等方方面面。
孩子再小,也要让孩子明白:这样做为什么不行?如果你一定要这样做,会导致怎么样的后果。这样,孩子才能发自内心的意识到规则的意义。
其次,做错事就应该受到惩罚,但切记惩罚不是最终目的,帮助孩子意识到错误,同时改正错误才是关键。
记得,我们小时候犯错的时候,最常见的惩罚就是一顿打,事后,往往牢记在心的都是:下次做错事一定不能再让父母逮着。至于反省和改正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
面对那个犯错的小孩,我们家长可以怎么做呢?
1、及时教育,让孩子明白对错的界限。
2、鼓励孩子勇敢面对错误。
3、给孩子成长的时间。
4、给孩子指一条路,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5、不忘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6、让孩子知道:你永远爱他。
孩子犯错和闯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关键是看家长如何引导,引导不当即是纵容孩子变坏;处理得好则是孩子变得越来越好的契机。
最后,父母应该规范自己的言行。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行为恰恰就是家长的映照。
孩子之所以会在公众场合肆意吵闹,可能就是受你和他爸争吵不休相处模式的“熏陶”;孩子会毫无顾忌的在电影院里踢他人凳子,可能就是因为你也从来没有顾忌过他人的感受.......
每个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他会变成什么样子,就要看家长在这张纸上创作什么。
这个世界没天生就熊的孩子,只有教育缺位的家长。想要孩子茁壮优秀成长,离不开每位父母心血的浇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