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umTower West Theatre
文字:琪琪
《丽南山的美人》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在舞台上撕心裂肺的莫琳,也记住了那个耗尽心力塑造这个悲剧人物的演员——李梅。很意外,又很顺理成章的是,舞台上的她和生活中的她有着天壤之别。意外的是她能够表现出和自己性格完全不一样的个性和生活,但正是因为她像个小孩子一样,对所有事情都充满好奇、愿意尝试,才能够演绎出各种鲜活的角色和斑斓的人生。
李梅
“我太爱玩了”
除了忙着排练和出演《丽南山的美人》之外,李梅近期也在“全世界女演员最想挑战的独角戏”《人类的声音》、《战马》、《酗酒者莫非》等剧中走进走出。她走进各种风格的剧本,演绎着各色的人物,在各地的剧场轮番亮相。
话剧演员的身份让她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但她仍然想念那段几年前在798艺术区开店的时光,无法兼顾的无奈背后,是对流逝时间的慨叹。“没办法,我太爱玩儿了,排练演出之余,又老是想着能出去走走看看,再次开店的梦想只能一再往后放。”对旅行的兴趣爱好,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也反过来让她不断对生活进行思考,对生命进行探索,从而塑造出内心丰盈、形象丰满的角色。
“我喜欢能让我看到人性的剧本”
我们总能看到李梅在舞台上充满张力的表演,娴熟的舞台表现,还有精准的台词,但李梅却说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演员,无法快速准确直接地演绎角色。她需要慢慢地摸索寻找,从剧本提供的每一个细节去琢磨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生活背景,通过一遍遍的练习和体验,一点点地去丰富、去呈现编剧笔下的那个——人。
这也是为什么她喜欢话剧表演胜过影视表演的最主要的原因。舞台表演的排练期相对较长,同时又很集中。这个“走进去”的方法在张彤导演给演员排戏的过程中则被更加地一以贯之。李梅对“体验派”一次次的人物练习又恨又爱,因为这个过程,尤其是反复进入莫琳这个内心充满矛盾和压抑的人物的过程,简直堪称痛苦,但能够在体验练习后,真正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这又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因为这个人物练习从来没有“走不下去”的时候,总能在每一次的体验中,挖掘出新内容,渐渐地让这个“人”有血有肉,丰满起来。
李梅饰演了《丽南山的美人》中杀死自己妈妈的莫琳,《早餐之前》里逼死自己丈夫的罗兰太太,《人类的声音》中了结了自己的可怜又卑微的女人。这些角色似乎都跟有话直说、开朗外向的李梅有着天壤之别。然而在选择角色方面,李梅并没有刻意挑选某一个类型,而是像她对生活的态度一样——顺其自然。为了调节饰演阴郁角色的体验,她也会接一些相对轻松没那么虐心的戏,来平衡自己。一方面她可以将自己推向阴暗的极致,另一方面她也可以释放出温暖的能量,从而在二者之间找到属于李梅自己的内心平静,这就很难说她不是个聪明的演员了。
虽然对所选的角色没有特定的类型要求,但李梅对剧本有着明确的喜好倾向:“我喜欢能让我看到复杂人性的剧本。”回看她所饰演的角色,哪一个不是从生活的琐碎而来,又被推到一个极致的状态从而呈现在舞台上的?透过这些复杂性格的人物,我们又仿佛能望见在自己生活中那些隐藏在水面之下的深海之物。
“感谢戏里的人物,教会我怎样面对生活”
虽然这已经是第五轮上演《丽南山的美人》了,但李梅说自己并不厌烦,而且越来越喜欢。“就像生活一样,每天看似简单的重复,但事实上只要用心,每天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一轮、每一场演出,她都能从戏中找到新的自己——不论是角色“自己”还是李梅“自己”。
在“找自己”的过程中,与其他演员一同寻找的过程对李梅来说也是受益匪浅的,因为每一位敬业的演员身上都有值得她学习的地方,戏剧是集体艺术,与尊重自己、尊重职业的演员一起配合,才可能有美好的舞台呈现。
在说到害怕的事情时,为我们呈现了精彩舞台表演的李梅竟然小心翼翼地说:“我怕对不起台下的观众。”因为在反复的练习和一番又一番的演出中,体会到的细节越来越多,展示人物复杂性格的分寸反而变得越来越难掌握,控制与释放仿佛时刻在博弈,如何能把多层面的人性融合,同时又清晰地呈现在舞台上,成了她每天要思考的问题。即使演了一轮又一轮,李梅在演出前还是很有压力。她会既兴奋又紧张,她小心谨慎,同时又激情满满地,在舞台上生活。
“感谢戏里的人物,教会我怎样面对生活”,这也是李梅喜欢演戏的原因之一。在《丽南山的美人》中,李梅饰演的莫琳被母亲以“照顾”的名义仿佛囚禁一般控制在身边,最终酿成了一出人情两散的悲剧。这种结局形成的原因,在李梅看来,是因为双方都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亲人、密友是我们最为在意的人,所以也会是最难相处的人。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我们走进剧院,大概都会像李梅一样,在戏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看完《丽南山的美人》,你将要以怎样的方式去面对生活呢?
鼓楼西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