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黄渤主演的电影我看过两部,内容都和人性考验有关。
上次是《好戏一出》,一群人的荒岛求生。
刚刚上映的《被光抓走的人》,劫后余生的爱情问题。
影片开始,一道神秘的白光降临地球笼罩城市。
不少人像被灭霸的响指裁决了命运,消失了。
他们可能是同班同学、讲台上的老师、阻止你恋爱的父母、 前一秒刚通完话的丈夫……
看似随机的选择,科研工作者却总结出了规律:凭空消失的,是一对对相爱的人。
本来,失踪人口是可怜对象。
现在,反倒是 幸存者们陷入焦虑: 被光抓走的人都有爱情,那我们这些没被抓走的,就没有爱情吗?
爱情,究竟是什么?(下文涉及剧透)
0 1
中年夫妇:当爱已成面子
黄渤饰演的丈夫武老师和谭卓饰演的妻子张燕,组成了一个普通市民家庭。
中年夫妇的性生活像在走流程,好不容易来一次,衣服也不脱,一边做,一边冷静探讨丈夫的职称问题。
本来,他们会这样日复一日地过下去,虽然平淡乏味,但至少安安稳稳。
光照事件改变了一切。
生活中隐藏的疙疙瘩瘩开始浮现、作祟,一切昭然若揭。
散步的路上,母亲 盘问儿子武老师,你们夫妻俩感情是不是出了问题?
你不爱她了?还是她不爱你了?
职场也失意,之前十拿九稳的高级职称旁落。
领导认为武老师这么一个和妻子没有爱的人,有瑕疵。
旁人的眼光、评价,让他如坐针毡。
武老师煞有介事在同学会上宣布,妻子在光照那天回乡看亲戚,还给大家亮出花高价找人制作的伪证:相片和火车票。
言外之意,他和妻子依然有真爱,不是被爱情抛弃的可怜虫。
武老师和张燕是不少中年人的婚姻写照,我们习惯了放下自己真正想要的,只为家庭的共同目标服务。
夫妻,完全变成了一种社会关系,是利益共同体,是责任、面子……
唯独没有 爱情。
那些朦朦胧胧的美好、强烈的依恋和冲动早就随时光而去。
0 2
中产夫妇:欲望毁灭一切
电影的另一条线,讲述了一对婚姻走到尽头的年轻夫妻。
王珞丹饰演的妻子是事业型女强人,高冷、自立、自强。
光照事件过后,正赶来和她办离婚手续的丈夫,永远地“消失”了。
他们婚姻的第三者(黄璐饰)前来闹事,阴差阳错成了“同盟者”。
两人一路追查,发现这个男人竟然还有小四、小五、小六……
潘多拉盒子被打开,通常男性都喜欢的几种典型女性一一出现:
端庄独立的理想型妻子,天真痴情的第三者,温婉传统的初恋情人,无话不谈的红颜知己……
我们看到女人们的飞蛾扑火,却看不到男人的心。
妻子是他达不到又不想失去的目标,第三者是他控制欲的投射,初恋情人是他实现保护欲的工具,而在红颜知己那里他被倾听被理解……
这个“消失”的男人,捉不着,摸不透。
根本没人完全拥有过他。
在可控的多角关系里,他过着失控的人生。
他自私,没有爱情,只有欲望,只是不断在为空虚心灵寻找短暂寄托。
而那一连串爱过他的女人,都成了牺牲品,只能在他消失后的真空中,自己寻找出口。
0 3
年轻人:恋爱大过天
相比于中年人和准中年人的爱欲纠缠,影片对年轻人宽容了不少。
比如爱慕武老师的女教师,多次为他做美食,勇敢表白,大胆行动。
她没有生活包袱,不想掩饰,不为别人的目光而活,只想诚实面对自己的心。
正是这种内在的自我坦诚的人格特质,吸引了黄渤,也启发了他如何处理自己的婚姻关系。
一对打算登记结婚的年轻恋人,以及白客饰演的小混混,都用极端、不顾一切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爱。
他们的做法不值得提倡,但谁又能否认他们为爱跳动的脉搏?
还有武老师上中学的女儿,在片末失恋,她哭着鼻子说,“他不喜欢我了”。
人生的爱情课题刚刚在她面前展开。
她还是白纸一张,不会掩饰,做不到安然处之,只有慌张和不知所措。
在她看来这会是天大的痛苦和障碍,而在父亲眼里,在我们观众眼里,却是最美的年华。
故事讲到这里,像是在赞美青年人,但更是在提醒中年人:别只顾着为现实奔忙,为了生活,丢了爱。
《被光抓走的人》并不完美。
比如王珞丹的角色“独立能干”,可惜都是靠对白讲出来的,并非用行动、情节自然呈现。
比如武老师夫妇这条线进展太慢,而且结尾在酒店让他悬崖勒马的那段戏略显刻意。
比如过多的访谈穿插,容易让观众跳戏,结论应该是观众从故事和人物身上自己得出,而不是反复打断、告知。
但,它是一部有意思的电影。
它抛出了有趣的话题,试图揭开生活暗处的伤疤,让我们直面不愿意面对的尴尬和丑态,解决被无限拖延的情感问题。
如果被光照带走的是相爱的人,那么,通过光照考验的,未尝不能是幸福的人。
(戳下方图片可阅读)
爱是永恒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