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演员》两大矛盾明显,张国立宁静带不动,李成儒点破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84
导读

而张国立在节目中的表现,也不断刷新观众对国宝级演技的认知,前三场表演只要他一出现,都能让观众“一秒入戏”。 而在《巅峰对决》中优秀的作品点评嘉宾做到了详细分析,平庸的作品他们却没有解答观众的…

作为国内首演技竞演类节目,《我就是演员》面世以来为观众带来许多惊喜,也为国内影视圈挖掘十多位实力派演员。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档综艺的出现加速了“面瘫演技”的淘汰,提升了观众的对演技的追求。

这样了一档综艺,可能有些许瑕疵存在,却不失是有担当、值得肯定的优质综艺。待到第三季《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开播后,顶级演员的加盟让七话收获不少惊喜,也看出节目组试图创新成长的转变。

这一季的嘉宾,是集中在国内顶级演员层的名誉实力派,与其说他们来“比赛”不如说他们是来向观众展示什么是“演技的正确打开方式”。所以,整体作品的水平与演技层次,到了更高一个量级。

这之中,七话最喜欢的是殿堂级演员特有的格局魅力。

比如,拿遍国内外大奖的国宝级演员张国立,一番感悟便足以让观众膜拜。对于张国立来说,参与《巅峰对决》并不是决出胜负,因为他早已在胜者行列,他的目的是为行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服务于年轻演员。

而张国立在节目中的表现,也不断刷新观众对国宝级演技的认知,前三场表演只要他一出现,都能让观众“一秒入戏”。不同角色完全找不到共性的驾驭、对角色情绪的拿捏与表演节奏把控,让观众享受到表演艺术的无上魅力,他即是角色、角色即是他。

欣赏完他的表演,更加敬佩张国立老师那一句“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国宝级艺术家的格局与实力,就是这么让人服气。

殿堂级演员特有的魅力,第三期的踢馆嘉宾宁静同样存在,一个二十五岁便拿满国内各项女主角大奖的演员。因为底子够厚,即使拿到一个逻辑有些糟糕的剧本,宁静也用自己的强力掌握将人物情绪递进充足,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剧本的遗憾。

这些演员所展现的表演魅力与格局,是前两季竞演演员身上无法看到的,也是改版后节目最大的看点所在。然而,殿堂级演员的魅力会让观众产生惊艳,却无法撑起整档综艺,因为不断重复的惊艳很快便会让观众审美疲劳,并且限制了节目原本的竞演魅力。

因为第三季首发及踢馆嘉宾都是受过各大奖项认可的演员,如一些评委所说,他们是中国演技顶层的那一批演员。他们的出现有惊喜、提高了作品的欣赏层次,但也带来了一个致命问题。

无法凸显竞演的魅力。

可能出于对这些顶级演员的尊重,节目组请到的业内点评嘉宾,在点评上都相当“客气”。表现突出的夸演技,表现平庸的夸作品,表现不及格的夸勇气,清一色的好评。这些点评嘉宾与刷单群众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会现场组织“原创”评价了。

三期下来,唯二提出个人意见的点评嘉宾,只有“圈外人士”姜思达与在《演员请就位》中便很犀利的老戏骨李成儒。

虽然大多数嘉宾友好的点评降低了节目“撕逼”风险,但不得不说,过于友好的点评让节目可看性大大下降。

因为竞演类节目的一大看点,便在于嘉宾专业有说服力的点评。

无论是《我就是演员》前两季,还是2019新出炉的同类节目《演员请就位》,明星嘉宾的点评是与演员现场表演旗鼓相当的看点。有时候,点评如果能给到观众足够的共鸣感,它的魅力甚至会超过现场演员的表演。

比如,观看过另一档演技类节目《演员请就位》的观众,一定会记得李成儒老师经典点评词“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但能记得这些词分别是针对哪些作品或演员的观众有多少?相信不会超过一半。

当然,这并不代表观众喜欢看演员们被“批”,他们只是希望看到专业人士有干货的总结。因为作为非专业人士的普通观众,在观赏后大多数只会有“好看”、“不好看”的感受,很难概括出好看与不好看形成的原因。

这时候,就需要点评嘉宾解答观众的疑惑,当嘉宾的点评让观众有“对,就是这种感觉”的共鸣感时,点评的魅力才能彰显出来。对于点评嘉宾来说,好看的作品分析出其魅力值形成点,不好看的作品揪出其问题所在,是他们的责任。

而在《巅峰对决》中优秀的作品点评嘉宾做到了详细分析,平庸的作品他们却没有解答观众的疑惑,甚至会出现点评与观众观感完全相反的状态。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果单独将《巅峰对决》中的嘉宾点评拎出来看,你会发现节目中的表演都是“精彩”的。

但节目请到的几位嘉宾除了能做到“一人千面”的张国立外,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弱项。他们在角色塑造上会受到“角色契合度”、“剧本契合度”、“剧本质感”等元素影响,并不能全部给观众带来完美体验。

这种情况下,点评嘉宾选择性忽略部分演员存在的问题,既让节目可看性降低,又让观众产生不信任。当一档竞演类节目失去观众信任时,他的竞演魅力便难以持续,最终只会消磨观众的好感。

观众的认可度,在节目不断下跌的评分在体现最为明显,4.9的分数可以纳入节目大多数嘉宾的历史作品最低分了。

究其原因,七话觉得,节目定位不清晰是关键。

前两季节目赛制虽然略有变动,但节目始终以“挖掘有潜力的演员”为目的,把定位固定在竞演上。有了明确的定位后,节目组邀请的参赛者大多是等待被认可的演员,他们有接受评判的准备,点评嘉宾也没过多顾虑。

第三季节目组的定位却在竞演与鉴赏之间摇摆,因为定位不清晰,很多地方出现矛盾。

比如,节目组明显借鉴了《我是歌手》的模式,选择已经功成名就的顶级演员同场PK,由观众投票决定成绩。这是原本是一个很好的取向,可以让观众欣赏到顶级的演技作品,以鉴赏艺术为定位。

但是节目组并没有给这些演员足够的自主权,他们选择剧本的自由度受到一定限制,这就导致部分演员们难以发挥自己最高水平。所以,呈现给观众的作品参差不齐,演技发挥也有长有短。

想要追求殿堂级艺术,却又给艺术家们适用于新人的应试考卷,这是第一个矛盾。

当考题被固定时,定位更倾向于竞演,但前面七话已经分析过,竞演的魅力除了现场作品还有点评。显然,点评嘉宾们面对已经受过各大奖项认可甚至是自己大前辈的演员们,难以给出犀利的评价,丧失了竞演魅力。

想要保留竞演模式,却又放弃有力度的点评,这是第二个矛盾。

两个矛盾之下,《巅峰对决》开局短暂惊艳之后,便在华丽中逐渐凋零。这样的情况实在可惜,希望节目组能适时做出调整以解决这两个矛盾,否则,这一季的《巅峰对决》不仅难实现巅峰突破,还会搞砸老招牌。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151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