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化工 » 正文

《化学会志》_华中科技大学罗亮_孟凡玲课题组在DNA检测中取得新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88
导读

11月13日,《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罗亮教授、孟凡玲副教授课题组与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合…

导读

11月13日,《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罗亮教授、孟凡玲副教授课题组与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合作在DNA检测中取得的最新进展“A Dual-Color Emissive AIEgen for Specific and Label-Free Double-Stranded DNA Recognition and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Detection”,相关发现为无标记的SNPs检测和DNA损伤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快速、简单的方法,有望在基因突变的高通量筛查,尤其是对一些未知突变位点的基因变异筛查中得到广泛应用。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是生物体中最常见的序列变异形式,是由DNA中的单个碱基对突变引起的。SNPs的准确检测可以帮助区分不同个体之间或者与突变体之间的基因差别,为特定疾病的遗传信息提供临床诊断依据。目前,大部分的DNA检测和SNPs诊断方法都由一个DNA杂交的检测手段和一个信号传导部分组成,比如常见的Molecular beacon。然而,这种杂交检测手段不仅受限于对探针ssDNA(单链DNA)的复杂修饰,而且由于探针ssDNA与待测ssDNA可能存在的不完全杂交,因此,信噪比较低,准确性有限。另外,绝大部分DNA以双螺旋的形式(dsDNA)存在于生物体中,而不是ssDNA。因此,对dsDNA的直接检测将使DNA的分析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快速和方便。

针对上述问题,罗亮、孟凡玲课题组与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合作,报道了一种双荧光发射的AIE分子TPBT,它与蛋白、单链DNA及聚阴离子结合时,发出640nm红色荧光,当其与双链DNA结合时,会出现一个新的537nm左右的绿色荧光峰。通过一系列机理研究,作者发现TPBT的540nm的绿色荧光峰与DNA的双螺旋结构密切相关,鉴于此,可以用它的这一特殊双发射荧光性质来直接检测双链DNA的单核苷酸碱基突变以及DNA的光损伤情况。

图为TPBT的分子结构及SNPs检测原理

生命学院博士后高玉婷和硕士生何珍艳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罗亮、孟凡玲和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为第一通讯单位。 该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我校启动资金的资助, 华中科技大学杨祥良教授、翁俊副教授、苏莉教授也参与了此工作。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9b09239

来源 | 华中科技大学 编辑 | 化学加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