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蛤蜊沙巴上海囡
食物是生活的一部分,有味道,也有色彩和温度。
品味他乡食物,在味蕾里远行:)
“君蛤蜊~君蛤蜊~”小时候,父亲时常笑咪咪地叫唤君蛤蜊。每当这时,厨友@君蛤蜊沙巴上海囡就知道好事即将发生。
“蛤蜊”是上海话,源于日语发音“Kili”,意指“先生”。因君蛤蜊的名字中带有一个“君”字,父亲便亲昵又半带调侃地唤她作“君蛤蜊”。
△ 牛肉焖饼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君蛤蜊出生于80年代的上海,在那里度过了整个童年。26岁那年,她决定去外面看看。她去到马来西亚沙巴,一住便是4年。在外漂泊的日子里,她经常背包旅行周游东南亚各国,遍尝美食。
△ 马来西亚江鱼仔峇拉煎参巴耶浆饭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回国后她独立经营过一年的咖啡馆。除了咖啡,这上海弄堂主题的咖啡馆还卖早餐,有煎饼和葱油拌面,也有披萨和意大利面,一度创造出街巷中独一无二的烟火气息。
△ 寻味老宁波·金团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现在的她一心钻研美食,为美食媒体撰写文化旅游文章,还为面包烘焙大赛、英国甜品大师课程等担任口译员。
△ 2018江苏盐城荷兰花海国际艺术节作为拉脱维亚民间来访舞蹈团随团翻译-君蛤蜊(右)
她相信:“食物是生活的一部分,有味道,也有色彩和温度。记录下它们,便是记录下我的生活;品味他乡的食物,便是通过味蕾远行。”
△ 印度咖喱粉解密自制配方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异国他乡饭菜飘香
纵使早已习惯于在外旅居的生活,家乡饭菜仍牵挂着君蛤蜊。
谈起儿时难忘的味道,君蛤蜊回忆起了某个深秋的傍晚。
△ 上海弄堂冷馄饨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她放学后饿着肚子快步向家里走着,那会儿斜阳余晖淡淡地照进弄堂,阵阵干煎带鱼的香气飘出。她朝着香气源头走去,穿过长长的过道踏进家门,奶奶正在二层板阁楼里煎带鱼烧夜饭。
“阿娘当时穿饭单的样子和辛香的带鱼味道,一直印刻在我的脑子里。”
△ 老上海俄式罗宋汤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奶奶还有另一道拿手菜“老上海俄式罗宋汤”,君蛤蜊喜欢用法棍配着浓汤,别有一番海派风味。老上海罗宋汤是五六十年代的“网红美食”,时间悄然过去,味道却被一代代流传下来。
在异乡生活,君蛤蜊时常都挂念着父亲拿手的葱油拌面。多年来,父亲一直是君蛤蜊最好的朋友,她会与父亲讲心事,无话不谈。君蛤蜊说:“父亲的力量总是能让我觉得心里丰满,脚下不慌。而他做的菜,更是有着无可替代的安全感。”
君蛤蜊说她在很小的时候便总喜欢在厨房里瞎折腾,“那时候我总是很兴奋,这点和现在认真做菜的心情是一样的。”但在马来西亚沙巴旅居的经历,真正让君蛤蜊的厨艺得到了飞跃式的提高,从小白成长为大厨。
△ 马来西亚斑斓咖椰酱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那几年君蛤蜊一个人旅游过许多地方:文莱、泰国、柬埔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西部的几个城市。
旅途中,除了拍照、游玩,便是享受当地美食,她还很喜欢搜集菜单纪念品。回到沙巴的家里,她就开始鼓捣着把旅途中的美味复刻出来。
△ 印度玛莎拉炖肉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印度扁豆汤、斑斓咖耶酱、玛莎拉炖菜、参巴椰浆饭……这些地道又神秘的东南亚食谱,被君蛤蜊一一记录下来,她用味道去留住旅途上的记忆。
在复刻地域美食的时候,她总能把握到个中精髓,她会用最地道的原料,遵循地道的烹制手法,从不将就了事。与此同时,君蛤蜊也会给出家常制作的简单方案,非常贴心!
△ 马来西亚素参巴耶浆饭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工作之余,君蛤蜊还学习了马来语,在马来西亚沙巴大学修读了营销学硕士,主攻沙巴文史旅游方向。无论是学习还是下厨,她都喜欢钻研,她常在书本中搜罗信息,因此积累了许多地域美食文化的知识。
△ 印度咖喱豆泥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近几年她把感兴趣的地方食物一个个做出来,积累成不同系列。例如基于传统苏州太湖的船点制作出的栩栩如生的糯米与发酵面点——《象形点心系列》和 复刻电影、电视剧的美食系列。
△ 船点茄子•糯米团子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 清•《延禧攻略》海生包尔斯克•蒙古烤饼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咖啡馆之奇妙历程
硕士学习那段时期,君蛤蜊常常流连在咖啡馆写论文,一坐就是一天。慢慢地她对经营文创咖啡店感兴趣起来,心里面悄然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几年后君蛤蜊结束马来西亚异国生活之后,又搬往了北京生活和工作。2年之后,她决定回家乡,放胆一试,回上海开一家咖啡馆。
△ 艾草腊肠乡村面包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但此时的上海,对离家多年的君蛤蜊来说已然变得有点陌生,在第一次物色店铺的过程中,便遇到了小小的挫折。于是,她静下心来整理自己的开店思路,花了1个月进行详细调研,在考察几个地区、和不同的业主交谈过后,君蛤蜊终于找到了理想中的店铺。
△ 山竹发酵馒头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不久后,“磨坊咖啡”正式在上海青浦开业了。磨坊咖啡店内有这么一句标语:窝在这里品尝东西滋味。这也是后来老客人都熟知的店铺理念。
顾名思义,磨坊咖啡就是东方和西方的融合。店里有葱油拌面,也有意大利Pesto面;有荠菜肉馄饨,也有意大利Ravioli方形饺;有天津煎饼果子,也有墨西哥卷饼……
△ 意大利马兰头紫米烩饭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君蛤蜊认为,一间社区型的咖啡馆,应该是从早餐开始服务的。当时附近许多咖啡馆都是九、十点钟才开门,但她每天早晨七点半都会准时营业。虽然有时只有一两个人,但她仍然没有放弃卖早餐,并一直坚持到最后店铺结业。
做食物的原料,君蛤蜊也是精挑细选。煎饼果子用的绿豆、制作黄豆豆浆和豆浆咖啡用的黄豆等都是她的婆婆在农村家里种的健康食材。
△ 三色糯米饭团包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咖啡馆里还收藏有君蛤蜊从各国各地买来的文化、民俗、美食书籍。来这里的顾客可以借阅交换,也有人会慷慨地捐书。她还会定期担当美术老师、咖啡师,开展教学活动。在君蛤蜊眼里,咖啡店是给人享受慢生活的地方,而不是“高大上”的奢侈品商店。
△ 2017 磨坊咖啡承接上海创空间青春期心理健康主题公益活动
在面对理想和现实时,君蛤蜊尽了最大可能去努力,所幸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开店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一开始,她就亲自设计店里的家具、手画图纸、监理硬装等。开店之时,所有菜单、菜式都由她独立设计,再后来兼任厨师、咖啡师,甚至接过外场业务,君蛤蜊练就十项全能。
但当店里一天都没人光顾,她也会陷入郁闷当中,想尽一切办法拉人气、做活动,终于让店铺打响了名声,并实现了盈利。
“做生意很现实的,好和不好直接体现在营业额上,关系到生存。开店有过艰难的不好的回忆,但也收获物质以外的财富。”君蛤蜊这样回忆道。
令人惋惜的是,君蛤蜊在某次进货途中因疲劳跌倒而骨折,导致无法继续经营,她无奈之下转让了磨坊咖啡。但这段奇妙的经历尤为精彩。
△ 中西结合意大利大利荞麦葱油拌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生活永远明媚阳光
虽然磨坊咖啡的经营仅持续了短短一年,但君蛤蜊在这里遇见了许多可爱的顾客,一直让她倍感温暖,其中有些顾客还和君蛤蜊保持联系至今。
住在磨坊咖啡附近的老王,是从不缺席的早餐客人; 同样有着开咖啡店梦想的蒋蒋,偶尔会在磨坊的窗台上放上一份礼物给君蛤蜊;来自台湾的圣贞在君蛤蜊生日那天送给她从台湾永康到保安的车票,上面印有 君蛤蜊的生日日期,以及“永保安康”的祝福寄语。
△ 2016 圣诞节磨坊咖啡组织老食客聚餐-台湾圣贞姐姐(左)君蛤蜊(右)
只要心里常有灿烂阳光,便总能和温暖的伙伴在人海当中相遇。君蛤蜊在磨坊咖啡遇到了太多太多难忘的朋友。磨坊咖啡易手之时,不少顾客都表示希望磨坊开下去。一位顾客甚至说:“我们等你三年,你休息休息。”
△ 千层月饼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离开磨坊咖啡之后,君蛤蜊失去了事业,也失去了健康。她前3个月都无法正常走路,七个月不可以快走跑步。这时,吃成了她宣泄的途径,原本偏瘦的她,一下子胖了12斤。
意识到生活开始变得混沌,君蛤蜊决定重整自己。从学习健康饮食开始,对知识查漏补缺,为自己制作营养餐食,并每次都认真记录下来。
于是,君蛤蜊的首页中,出现了每日坚持着的早午晚餐打卡。她还总结了简单的口诀:“主食一拳,肉一拳,蔬菜炒熟一掌……”加上科学运动,君蛤蜊渐渐重塑了原来的体型,甚至比之更为健美。
△ 艾草&南瓜馒头汉堡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坚持健康饮食,让她在人生的新阶段里,走向了更好的自己。
现在她仍然怀揣着一份美食理想,她四处旅游,接触各地美食,在世界面包大赛担任口译员、继续撰写饮食文化文章、尝新并钻研菜肴。
△ 俄罗斯卷心菜烤包子/油煎包/小馅饼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除了制作东南亚的美食,君蛤蜊还做了许多中华料理。新疆的羊肉手抓饭、北京肉龙、河南汝州锅贴馍、福建手打擂茶饭、西北家常灰豆汤、敦煌焖饼子、哈尔滨俄式油煎包……每个菜谱中,不仅仅有详细的做法,君蛤蜊还会为读者细细解说每道美食的前世今生。
△ 手打擂茶饭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君蛤蜊不仅擅长探究历史和文化,制作创意料理也很有一手。
她会将紫米和马兰头做成意大利烩饭Risotto,将荠菜和臭豆腐做成法式三明治,也会将荠菜加入咖喱做成咖喱荠菜糙米饭,还会将莲蓉烤成香酥的碧根果桂花莲蓉塔……即便用最常见的食材,也能变幻出与众不同的美味。
△ 法式荠菜臭豆腐三明治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正如君蛤蜊在个人简介中所说:“我是学习者,记录学习过程。”
用心对待食物,便是用心看待生活。永远阳光明媚,在旅途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戳这里,或点击文章开头厨友图片,在下厨房关注 @君蛤蜊沙巴上海囡
配图由被访者提供,
未经授权请勿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