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宇G6MAX稳定器上手体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49
导读

◎ 跟飞宇自己宣称的一样,一加 7 Pro、GoPro、佳能卡片、索尼 ɑ7m2 配 55 1.8 镜头,G6 MAX 差不多都能 hold 住,不过我感觉 ɑ7m2 这种差不多就已经到了 G6 M…

不管你是满腹经纶还是术业专攻,眼下可能都会是你最好的时代。这个人人都是创作家的时代,所有的知识终于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声音了。

不过首先,你还是得有套能让发自己发声的工具。

通常,无论你是选择文字还是视频创作,一部你用来聊微信、刷微博的手机,就能完成绝大部分的创作任务,但是如果你选择视频创作,除了手机,你可能还得需要一个稳定器,毕竟,拍出来的视频即便不能让观众感觉愉悦,也至少不能让人感觉晕眩吧?

上稳定器,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让视频画面更接近的人眼的真实视觉感知,毕竟连鸡都为了有更稳定的视觉而进化出了「鸡头稳定器」,人也当然差不了啊!

◎「不好意思,论稳定,人头还是比不上我们摄像鸡!」来源: jeremiahjw

◎ 来源: SmarterEveryDay

扯远了,这篇文章我们聊的不是鸡,是稳定器——

手持稳定器工作的物理原理比较简单(YouTube 上就有不少手造三轴稳定器的教程),就是 通过陀螺仪感知外力变化、让后驱动电机产生与外力变化相反的三轴转动,以此来尽量抵消人手传导到镜头上的抖动。

◎ YouTube 博主 Michael Laffin 上传视频中手工制作的稳定器

不过物理原理简单的背后,是复杂的技术原理,稳定器的 姿态算法 、 电机控制 、 结构材料 ,无论哪项都是核心门槛,所以,做稳定器的厂商确实挺多,不过真正成熟的,大多都是进入行业很早的老油条,比如智云、飞宇、大疆。

这三家老油条都有自家招牌式的手机稳定器和相机(准确来说是单反)稳定器,不过由于电机性能提升和专业相机微单化,这一内一外两个变化搅浑了手机稳定器和相机稳定器之间的界限,飞宇的 G6 MAX 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推出的。

要说 G6 MAX 的亮点,还是什么它都能稳一手:微单、卡片、运动相机、手机

◎ 跟飞宇自己宣称的一样,一加 7 Pro、GoPro、佳能卡片、索尼 ɑ7m2 配 55 1.8 镜头,G6 MAX 差不多都能 hold 住,不过我感觉 ɑ7m2 这种差不多就已经到了 G6 MAX 的极限了

其实在之前,200g 的手机和 1000g 的单反是完全没法儿用同一个的稳定器,因为驱动越高的重量需要越大的扭矩,越大的扭矩意味着稳定器尺寸和重量也越大——但是你总不能给 200g 的手机配上一个 2000g 的稳定器吧?

所以现在 G6 MAX 这种小尺寸、高扭矩的稳定器出现,也算是既替用户省了钱,又替用户省了力。

用 G6 MAX 搭配 ɑ7m2 + 55 1.8 这种轻量的微单,拍摄一些几分钟的素材时单手握举我是能够接受的,搭配卡片机或者手机、GoPro 这些更轻便的设备当然也会更轻松一些。

微单和卡片机都能用快装板固定安装,不过手机和运动相机一般都是用卡夹或者外框固定,既然标榜自己「通杀」各路好手,G6 MAX 也没忘记给运动相机和手机单独准备额外可以固定在快装板上的装备,GoPro 这类运动相机可以用这个标准的接口固定在快装板上:

手机用的是卡夹:

这个卡夹根本就没想过为手机竖拍视频设计,只是横向开孔了个标准的 1/4 螺孔,不过我也试过用自己的竖向开孔的卡夹,至少一加 7 Pro 是没法儿稳定的:直接竖立的话手机重心太高对扭矩的要求太大,手持稳定器的老毛病,没治;平放调俯仰轴的话手机太长会卡到横滚轴横臂,不方便。

所以如果主要是想用手机拍抖音这种竖向视频,还是只能通过 G6 MAX 内置「即时竖拍」模式来实现。

不过如果不介意这点,作为一个手持稳定器,G6 MAX 全面的功能还是挺有吸引力的

光是看看手握杆操控区的按键就能猜到,G6 MAX 是一款功能很全面的手持稳定器,6 个按键、旋钮和摇杆,除了拍摄键、拍照 / 录像切换键和四向摇杆外,还有一个功能键,能在航向跟随模式 HF、锁定模式 LK、跟随模式 TF 和全跟随模式 AF 之间切换:

食指位的板机键,能快速对 G6 MAX 下达一些常用的命令,比如按住快速跟随、双击复位、三击自拍:

◎ 延时 10 分钟,前半段延时不够顺滑

所以,基本上无论是初级的视频稳定还是进阶的主动运镜,G6 MAX 都能应付过来,你用它来记录一些家庭的日常当然没错,用它来做一些 vlog 也没问题。

全面是 G6 MAX 的特点,不过我还是期待它在一些细节上能做得更好

其实不只是适配器材全面、拍摄功能全面,在细节上 G6 MAX 还是挺对得起它的价格的,比如说它质感很足的全金属材质,比如说三轴带锁的设计,比如不错的续航能力,比如预留提壶螺孔,再比如握感舒服的人体工学设计的手柄……

不过简单上手我还是在使用中遇到过一些小麻烦,提醒我这样一款便携式稳定器还是有升级的空间:

  • 脚架塑料材质偏软,长度也不是很足,固定位置拍摄的稳定性不好
  • 有线连接的 USB-C 接口偏硬,插线的时候很难怼,把线的时候又挺难抽
  • 三轴的松紧环锁闭和开合的方向不统一,调平的时候总是会让人迷惑,而且,松紧环的手感也挺一般

这些小毛病对 G6 MAX 的日常使用还是稍微会有点影响,不过这样一台功能全面还能通吃微单、卡片、运动相机和手机的稳定器,其实这些小毛病我还是可以忍受的。

至于推不推荐买,我觉得还是得看个人的拍摄器材,如果你更习惯频繁在卡片或者运动相机、手机之间切换拍摄,G6 MAX 会比较有吸引力,但是如果你习惯用微单拍视频,我觉得是可以升级到微单专用的稳定器比如飞宇的 AK2000S 或者智云的 WEEBILL-S,因为毕竟你不可能一直用 50 1.8 这种入门级的镜头拍视频。

以上。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