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杉木树煤矿透水事故救援_水位128米,“救援生死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87
导读

当日在救援现场,一个数据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128米。 “我们等待水位降到128米后,让机器人进入洞内探测,机器人上还有喊话装置,能与井下人员取得联系。”“我们一直在井下排水,接通水管,水位降低后…

排水设备运输至事故现场。 刘忠俊 摄

直击川煤集团杉木树煤矿透水事故救援:水位128米,“救援生死线”

中新网四川珙县12月16日电 题:直击川煤集团杉木树煤矿透水事故救援:水位128米,“救援生死线”

作者 王鹏 吕杨 刘忠俊

积水不断从矿井口排出,流进旁边的河道中,水流声盖过了其他声响。矿井入口外,救护车仍在紧急待命。12月16日,川煤集团杉木树煤矿“12·14”透水事故已进入第三天,救援仍在紧张进行。

事故现场的矿用侦测灭火机器人。 刘忠俊 摄

12月14日15时26分,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境内的川煤集团杉木树煤矿在N24采区边界运输石门发生一起透水事故。截至16日16时,事故已造成5人遇难,13人失联。

当日在救援现场,一个数据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128米。川煤集团总经理刘万波告诉记者,只有井下水位标高下降至128米,然后把井下巷道的空间释放出来,再采取通风、探险措施,救援队员才能进入被困人员所在的巷道,进行搜救。

失联人员已被困井下超48小时,有没有生还可能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刘万波说:“受困人的位置基本确定,具体看到的标杆被水漫过了,但是里面有个巷道是一个上坡,还有(生存)空间的可能。”

“杉木树煤矿是个上世纪六十年代建矿的老矿井,开采面积大,巷道系统长,加之周围历史上存在很多小煤矿,积存了很多水,导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研究员南生辉告诉记者,综合研判后指挥部一致认为,排水是井下救援的核心。

但南生辉同时指出,排水存在着诸多困难。如矿井供电、通信、通风等系统都遭到了破坏,在井下施救过程中,这些系统都需要逐步恢复;受井下条件限制,排水设备的搬运、安装、供电非常困难;排水过程可能有异常、有害气体涌出。

为加快排水进度,大量排水设备两天内源源不断地运抵事故现场,现场的专业救援队伍增至13支,共251人。在矿井机车装载区,装料工杨义军把排水管装上机车,等待运输。“我们在地面上也能为救人出点力。”他说。

当日,井下220立方米每小时的排水设备换成550立方米每小时的排水设备后,排水速度加快。川煤集团芙蓉公司副总经理谢家鹏表示,事故区域水位从当日13时的138.71米降至16时的134.08米。

下午,经过两天1400多公里的长途运输,三台矿用侦测灭火机器人从合肥抵达事故现场。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无人装备研究所技术总监孔祥兵告诉记者,机器人上有可视化和红外设备,能检测井下瓦斯浓度、水温、水质等指标。

“我们等待水位降到128米后,让机器人进入洞内探测,机器人上还有喊话装置,能与井下人员取得联系。”孔祥兵说,三台机器人每台重约750公斤,最远遥控距离可达3公里。

傍晚,一名四川内江应急救援支队队员结束了长达10小时的井下救援任务,回到地面。他的头发如同刚刚洗过,衣服也被打湿。“我们一直在井下排水,接通水管,水位降低后再把水泵放到更深的位置。”

夜幕降临,杉木树煤矿笼罩在灯光里。矿井入口处,积水正不断流出。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那个关键数字的到来。(完)

责任编辑:白嘉懿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