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本周活动指南
2019.12.18 (三)
VCD影促会 ✕ UCCA尤伦斯
20:00-22:10
《鳄鱼街》
《马尔多罗之歌》
《拔摩岛的夜》
映后交流:多多(诗人)
▲《鳄鱼街》海报 © BFI
影片、作者及对应文本介绍
史蒂芬·奎 & 狄莫瑞·奎
Stephen Quay & Timothy Quay
奎氏兄弟,美国定格动画导演,代表作为《鳄鱼街》、《杨.史云梅耶的橱柜》、《梳子》等。这对双胞胎出生于费城附近的一个小镇,由于镇上有大量的欧洲移民,因此二人受到了欧洲文化的熏陶。二人创作了辨识度十分高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大多以小人偶为题材,展现着工业主义以后,人与机械的关联,将人偶式动画成人严肃化。同时他们的作品大多弱化叙事,充满了文学、音乐、电影和哲学等要素,带有奥地利、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艺术的痕迹,有一种天然神秘的灵性。
鳄鱼街 Street of Crocodiles 1986 /无对白 /21min /35mm胶片
《鳄鱼街》改编自波兰作家布鲁诺·舒尔茨的同名短篇小说。短片以奎氏兄弟的一贯风格,将有机材料和机械物体混合使用,忠实地还原书中铁锈、螺丝和灯泡、没有眼睛的塑料人偶、玻璃等形象,将原作中描写的鳄鱼街独特的形象——一座破败贫乏而孤立的工业城市以微观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纤毫毕现的细节,铁锈与灰尘质感逼真,明暗的巧妙区分,奎氏兄弟精心打造的鳄鱼街,神秘勾人。本片获得第 39 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对应文本《鳄鱼街》布鲁诺·舒尔茨
“比喻的盛宴”是人们最常用来形容布鲁诺·舒尔茨的作品的说法,《鳄鱼街》也不例外。《鳄鱼街》中,舒尔茨用为他所独有的方式回忆了他记忆中的童年,将稀疏平常的生活着墨得神秘瑰丽。舒尔茨一生生活封闭隐蔽,精神世界却犹如永动的万花筒。在舒尔茨笔下,万物之间都可以互换,阅读他的作品就如经历一场感官激活,将绚烂的世界与颅内连通,百变的比喻、诗意的语言、迷宫式的句式,他是当之无愧的、不可归类的语言大师。
▲《马尔多罗之歌》截帧 © Image Forum
寺山修司
Terayama Shuji
1935年12月10日出生于日本青森县,日本著名诗人、评论家、电影导演,前卫戏剧的代表人物。其戏剧代表作包括《草迷宫》、《狂人教育》等。寺山修司的身份和意大利电影奇才帕索里尼相仿,既是诗人、评论家又是电影导演,前卫戏剧的代表人物。寺山修司热爱戏剧之余,将主要的激情投在电影上,创作了《死者田园祭》、《再见箱舟》等异色电影。其艺术表现手法,在当时保守的亚洲艺术界开启了前卫创作先端,也率先导航了日本视觉系艺术形成。
马尔多罗之歌 Les chants de Maldoror 1977 / 无对白 / 中文字幕 Chinese subtitles / 27min
《马尔多罗之歌》是寺山修司在 1977 年将法国作家洛特雷阿蒙(Lautréamont)的诗歌作品《马尔多罗之歌》解体,自编自导创作的一部作品。原著以歌的形式,长短不等、或抒情或叙事,渗透了法国整个文学史与文化史。寺山修司以挪动的虫、倒播的乐章等,创造出挑战常人感官极限的一部作品。
对应文本《马尔多罗之歌》洛特雷阿蒙
《马尔多罗之歌》是法国诗人洛特雷阿蒙所写的一部长篇散文诗,由六支歌组成,围绕主人公马尔多罗展开,创造出一个激烈、危险异而怪奇的超现实世界。在本书中,洛特雷阿蒙狂热地展现心理剧变与梦境般的意识世界,“一切都处在兴奋中,处在变形中,处在施暴、攻击、摧毁的激流中,行动的快乐渗透了全书”。洛特雷阿蒙影响了大量的艺术家,尤其对超现实主义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大天使般的爆破手”。
▲《拔摩岛的夜》截帧 © 李然 Li Ran
李然
Li Ran
1986年出⽣于湖北,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学⼠学位,⽬前⼯作⽣活在上海。他的创作涉及装置、影像、表演和写作,常常通过戏剧化的方式去呈现他对不同媒介和艺术史、电影等体系本身的审视,以及去发挥艺术家在叙事过程中的自治性。他的作品曾在巴黎蓬皮杜中心,柏林世界⽂化宫,休斯顿当代美术馆等机构展览;他在2014年莫斯科国际青年艺术双年展中获得“最佳艺术家奖”,并被由平丘克艺术中心2017年举办的“未来世代奖”提名入围。
拔摩岛的夜Night of Patoms 2017 /汉语普通话 Mandarin /中英字幕 Chinese and English subtitles /20min30sec
《拔摩岛的夜》是李然受群展“寒夜”邀请所创作的影像作品,代表着巴金的同名小说中奉光这一角色的视角。书中对奉光的直接描写篇幅很少,但仅有的精悍段落却让他如同聚集的光束般打入主角家庭黑暗的“旧”现实。艺术家运用了多种不同的影像元素来重新为奉光画像:李然选取圣经故事《创世纪》独幕剧里父子争权的情节,来投射奉光作为第三者、或者说新势力的挑战性;浪漫的台词则体现出角色的现代性对树生的吸引。不同风格影像的交织一同指向50年代到80年代间纪实图像的变迁,也代表着艺术家的思考:当我们站在更长历史时间轴上回顾,该如何看巴金和角色们所立足的历史语境?彼时的绝望和希望与我们的关联性是什么?
对应文本《寒夜》巴金
《寒夜》是中国现代作家巴金的著作,描述了40年代解放前的背景下,自由恋爱的知识分子家庭绝望的现实以及社会普遍的悲剧。作者的时代性立场鲜明,全书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严厉的控诉和抨击。巴金用大量的笔墨和沉重的语言写下汪家几个主人公内心的活动,刻画出大时代下个体的迷惑、愿望,角色之间情感关系以及经济关系的胶着与碰撞。最终他们相互推搡着走向崩塌却不自知且无能为力,让人唏嘘。巴金对社会动荡下颠沛、残酷的个人命运饱含共情,对封建制度的腐朽黑暗报以坚决的抵制,这爱恨两面在他的文学语言和题材选择中都有着鲜明体现,《寒夜》的深刻性也正是来自巴金对现实的铭记和真切的书写。
活动流程
12月18日
20:00-20:25 观看《鳄鱼街》
20:25-20:55 观看 《马尔多罗之歌》
20:55 -21:16 观看《拔摩岛的夜》
21:16-22:10 嘉宾分享、观众互动交流
嘉宾
多多,本名栗世征,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之一。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到白洋淀插队,“文革”结束后调到《农民日报》工作。1972年开始写诗,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在20世纪70年代,多多是“白洋淀诗群”的代表诗人之一。1989年出国,旅居荷兰15年,在旅居欧洲的十几年间,创作不懈,作品达到新的水准,被翻译为英、德、法、意等多国语言,获得国内外诗歌界的普遍尊敬。2004年回国后被聘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著有《微雕世界》《阿姆斯特丹的河流》《多多诗选》等诗集,曾获得1989年首届“今天诗歌奖”,2010年获得“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是获得此奖项的第一位华人。
如何成为VCD会员
请戳链接VCD四季影展会员指南
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活动报名可添加客服 VCD娘 提前 预约
或现场报名
活动地点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内
(近大山子桥)
本季“语言的转码”主题
由VCD影促会自主策展
感谢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对本周活动的支持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本季活动
「导筒」微信号 directube2016
加微信号:directube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