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纵横论
二战时期,德国军队率先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军服来配给士兵,那是一种称为迷彩罩衫的野战军服,主要分为破片迷彩和水波纹迷彩两种,前者衣服的主要特点是破片和雨点组合而成,有双重不对称的视觉干扰效果,后者则是借鉴前者之后添加大块不规则但圆滑的条纹,在阔叶林地带更加适用。在演习和战争中,德军这种服装带来的隐蔽效果是明显的,这也引发世界各国军队对军服迷彩的跟进研发,这就是迷彩服的来历。
作为陆军大国的中国,自然也有自己的一系列迷彩服装备。而在我国装备的所有迷彩服中,07式迷彩作训服绝对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款作训服在隐蔽性和舒适性方面达成了一个较好的平衡,因此长期成为我军的制式迷彩服。07式主要分为特战、林地、丛林、海洋、城市、航空和荒漠迷彩,这7种迷彩为各种作战环境下的士兵都提供了适用的迷彩类型。
单论隐蔽性,07式在当时是第一流的存在。如上图所示,07式通用迷彩几乎能让战士与山石融为一体。
早期的迷彩虽然确实有扰乱对手视线,提升士兵隐蔽性的效果,但是服装上斑点的平滑边缘以及人为的明显痕迹,还是使得士兵的衣服和周边环境有较大的差距,近距离甚至中远距离被发现不是没有可能。而有一个技术可以极大地改变这个缺陷,那就是数码迷彩。数码迷彩完全由计算机生成图案,不仅实现了服装上图案的像素化,更是实现了图案的数码化,这就避免了人为的明显痕迹。这样的迷彩,在隐蔽性方面远比之前的产品好。
07式正是我国在掌握数码迷彩技术后制造的第一种此类产品,因而在服役的2007年,就使得我军第一次拥有在伪装性、亮度和层次感上都超越美军的迷彩产品。从这点意义上说,07式确实是中国军工研发人员的一个骄傲。不仅如此,07式在拥有优秀隐蔽性的同时,在穿着舒适度上也下足了功夫。
士兵俄夏季和夏季作训服的材料和样式和军官常服一致,冬季军官的作训服则是为腈纶绒衣裤、絮片棉衣裤、絮片背心等配套使用。在穿着的感觉方面,不会对人体有任何束缚,与常服相同的材料更是保证了其穿着的舒适性。同时,考虑到士兵进行的野外攀岩或进行较大幅度的活动,衣袖下部增添布条,增加了衣袖下方的牢固性。且设计时格外照顾了衣袖的活动,衣袖可以上扬达180%,足以让士兵毫不受限制地活动手臂。这样的设计在十几年前,还是比较超前的。
(沙漠中不适合用海洋迷彩)
当然,经过十几年的时间,07式的后辈也开始出现。07式身上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设计上偏向常服,多个口袋工整对称不太符合人体生理学。且在运用时强调军种分配忽略作战区域,这就造成部分部队在沙漠中着显眼的海军迷彩机动(海军陆战队只能用海军迷彩)。后续的迷彩服和分发针对性地解决了这些问题,07式也逐渐被取代。但是这款跟随了我军无数部队十几年的装备,确实应该得到足够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