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说杜月笙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那一定是遇到黄金荣。
彼时的杜月笙,刚刚劫后重生,因为赌瘾被掏空了身子,在王国生、袁珊宝与万老太太(姑母)的帮助下,杜月笙才从鬼门关绕了一圈,又转了回来。
上回说道,在杜月笙的人生低谷中,是一个叫黄振亿的小混混,因为欣赏杜月笙,准备将他介绍到同福里八里桥的黄公馆中,也许大有可为。
二人相约好,三天后在十六铺一同前往黄公馆。
杜月笙进入黄公馆,可以说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可以说是机缘巧合下促成的。对于黄金荣的故事,杜月笙是了然于胸。黄金荣比杜月笙混得早点,与他的早年经历,竟有十分相像之处。
黄金荣最初也是混迹于十六铺中的混混群中,只是他与别的小混混不同,他不甘于做一个普通的小混混。也因为这个与众不同的想法,才有了后来的流氓大亨黄金荣。
可是光想是没有用的,黄金荣的发迹可以说是时代促成的。因为那个年代,上海滩涌进了大量的外国人,并签署了相关不平等条约,将上海滩这块肥的流油的宝地,设成了外国人的专属租界。没过几年,以英、美、法三国为主的租界,就遍布了上海滩。
而当时的租界之中,外国人本身的警力不足以掌控局面,只能从中国人种挑选巡捕来填充警力。因为这一契机,黄金荣才得以成为法租界的巡捕,有了明面上的身份。
法国人也是看中了黄金荣与黑势力的关系,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武力虽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但也是能解决很多问题的,黄金荣的身份,会为之后的办公提供很大的便利。
而黄金荣在混混中的排面,也不是因为自己父亲的关系,而是得益于另外两个人。一个叫丁顺华,一个叫程子卿,这两个人放到现在当然是不值一提的小混混,但是在那个年代的混混群中,二人却是威望极高。
黄金荣与二人结拜为兄弟,以黄金荣为老大,因此得到了黑道的势力。黑白通吃的黄金荣,利用一些手段,比如故意让手下的混混们去给各大商铺捣乱,而黄金荣在“神兵天降”,将其逮捕,而后再悄悄放出。
这一把戏,不仅得到了法国人的赏识,更是让各大商铺对这位巡捕当神一样供奉,每月的孝敬是一点不少。从这个时候起,黄金荣就成为了上海滩上首屈一指的流氓大亨。
二、
“月生,到了。”
听到黄振亿的声音,杜月笙从回忆中出来,渐渐收定了心神。迎面而来的是一座英气逼人的豪宅,杜月笙小心翼翼地跟在黄振亿后面,用余光扫着周围的环境,杜月笙心想:“一个流氓头子的别院,竟会如此清新优雅。”
打头的黄振亿先和几个膀大腰圆的保镖禀报一声,便拉着杜月笙进入了内堂。里面啪啪作响,原来是一帮人在打麻将。杜月笙见到正中央的那个人虽然肥头大耳,但是往那一坐,竟有股说不出的威严,想来那就是黄金荣了。
黄振亿小声在他耳边说:“黄老板,这就是我跟您说的杜月生。”
黄金荣脑袋一瞥,扫了杜月笙一眼,说了一句:“蛮好,你就先留在黄公馆打打下手。”
初次见面,杜月笙倒也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无非是表现得比较镇定。黄金荣只是看着他不慌张,似乎也是经历过一些场面的人,想着留着他可能用得上。当然,当时的杜月笙肯定想不到这一层。
杜月笙就这样,进入了黄公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杜月笙知分寸,懂规矩,没过多久,竟然讨得了绝大多数人的喜欢,都夸他很机灵,会办事。
他当然不知道,这无意间显露的江湖修为,早就被黄公馆真正的主人林桂生瞧到,心里想着要拿捏拿捏他,看他是不是这个材料。
林桂生早年依靠拐卖妇女、开设妓院而闻名江湖,当黄金荣还是个小小巡捕的时候,林桂生已经凭着杀伐决断的勇气,在黑道有了很大的名气,人人都得叫声“桂生姐”。
林桂生和黄金荣的结合,说来话长,这又是另一个故事,我们日后在谈。不过可以确定的两件事,第一件,黄金荣发迹是靠入赘林家,第二件,黄公馆真正的掌权人,其实是林桂生。
三、
林桂生正想着如何考验他,自家的勾当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原来,当时的上海滩中的暴利行业,就是烟土鸦片。很多人在运送烟土的过程中,就免不得被别人盯上。这么大块肥肉,林桂生自然也不会放过。这并非是不讲江湖道义,而是那样的大环境下,大家都是如此。
手下急匆匆地从后院进门,这里也有点说头。为什么从后院进入呢?因为黄公馆每天的来往的权贵太多,尤其很多是上流的官员,而黄金荣手下的门人弟子大多都是市井混混,是无法拿到明面上来的。能想到如此细节,黄金荣自然不行,这都是林桂生的功劳。
手下一脸羞赧地说:“桂生姐,我们今天成功抢到了那批货,让其中一位弟兄拿着货先回来,结果大家都回来了,那位弟兄却没回来。”
林桂生简单训斥了几句后,绕有深意地看了看杜月笙,问道:“月生,你看这件事是怎么回事?”
杜月笙明白,这是林桂生对他的考验。如果能够回答得恰到好处,那么无疑是一次登天的机会,反之如果说不到点子上,那么他可能会继续这种下人生活。怎么说,这是个问题。
杜月笙想了想,说道:“弟兄们的想法是好的,让其中一位弟兄拿着货先回来,两批人可以减少目标。因此被人劫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依我看,很有可能是被那位弟兄自己昧下了。”
林桂生很满意,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对他说道:“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你看这件事这么办呢?”
杜月笙主动请缨,并且不带一兵一卒,只要了一把手枪防身,最后竟然真的将那人带了回来。
大家都以为,杜月笙这回可得好好邀邀功,结果他只是淡淡地一句:“师娘人已经带回来了,交给您处理吧。”就这么一句淡淡的话,对于过程的凶险只字未提,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撕鸡腿一样简单。杜月笙凭借这件小事,吃透了女主人林桂生。
林桂生也向他投以钦佩的目光,杜月笙此举,其实林桂生也没有料到。如果他大肆夸耀自己的功绩,也许林桂生会好好赏赐他,但绝对不会对他委以重任。因为一个人如果做了点小事就沾沾自喜,那么他的格局绝对不会大。杜月笙的表现,已然胜过千言万语。他绝非池中之物,林桂生内心更加坚定这个看法。
杜月笙一战成名,面对别人的询问,他每次都说是瞎猫撞到了死耗子,运气使然罢了。他越是不说,这件事就传得越深远,在下人眼里,竟然也有了一些敬重的意味。
杜月笙知道,他这条小泥鳅,终于要翻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