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幸福的婚姻有多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49
导读

· 一个人如果人格还停留在需求层次的低级阶段,急迫地需要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被认可、被爱和被照顾的内心需求,那么她就很难不急迫地进入婚姻,她就很容易被恐惧的动机催促着进入婚姻。 如果仅仅出…

一个人,要想因为爱情而结婚,找到愿意用一生去陪伴那个人,才决定走进婚姻,就必须要战胜过程中的种种恐惧。

没有了害怕被视为异类、害怕别人评判、害怕衰老死亡、害怕孤独寂寞、害怕无人照顾、害怕没有钱让自己过好的这样那样的恐惧,才可能以一种自然而真诚地心态去寻找自己所爱之人,或者怡然自得地待在一个人的生活里。

一个女人想要找到幸福的婚姻,首先应该在人格上保持完整且独立的,自己可以给自己安全感,并对自己有足够相信的女人。

就像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原理,由低到高有五层:

·

生理需求(生存的需求比如食物睡眠)

安全需求(安全的需求比如财产保障、健康状态)

爱和归属感(被照顾,被爱,性)

尊重(被认可,被尊重,有成就)

自我实现(成为自己期望的人)

·

一个人如果人格还停留在需求层次的低级阶段,急迫地需要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被认可、被爱和被照顾的内心需求,那么她就很难不急迫地进入婚姻,她就很容易被恐惧的动机催促着进入婚姻。

后面还有半句话——那么当婚姻不幸福,亲密关系质量很低甚至已经毫无生命力,她也同样会因为恐惧,无法离开这样的关系,无法推倒重来,重新开始创造人生。

有的人,缺安全感,于是仅仅因为对方安全,就停留在没有生气的关系里。

这样的婚姻可以说,是相当功能性的。很多女性抱怨自己的婚姻,毫无生气,在婚姻里,连和对方说话的欲望都没有,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一个“穷得只剩下功能”的婚姻了。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场景,展现了一个功能性的婚姻。

妻子问自己的先生,如果说我离开了这个家,你觉得能想象这样的场面吗?先生说我不能想象。妻子问为什么呢?先生说如果你离开了,这就不是一个家了。

看起来,这个回答是没有问题的。但并不是所有这样的回答,都代表了高质量的婚姻。

在先生的这样一个回答背后,也可能暗含了以下的事实:

妻子的存在是家庭的一个功能性的结构,其实就和家里的一件我们不可或缺的家具的意义是一样的。

就像一个家庭里,一定要有洗手间,一定要有衣柜,一定要有床,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家也就不再像一个家了。

如果仅仅出于恐惧就进入婚姻,那么就会很容易只是把对方/被对方当作家具般功能性的存在,对方只是能够消除恐惧给自己带来安全感的工具,但是彼此之间的感情却如同没有生命力般,完全无法创造出生活的乐趣。

每个人,都需要被当作一个人来对待,需要有交流和精神上的互动,在漫长而又亲密的相处中,我们需要和对方做一些有趣的事情,这样才能够在关系里快乐起来。

能够一起去创造一起去感受,才是有生命力的婚姻。

和什么样的人才能建立起可以一起创造和感受的婚姻呢?

那必须是你所爱的人才行。

保持对爱的希望,就不要轻易将就

一定有人会质疑为爱结婚不现实,

他们觉得,现实很骨感人生很艰难,对婚姻,就应该现实些,功能些,想那么多干啥呢。而且爱情,爱情重要吗?

但是,相信爱情的人,即使不结婚,却可以仍然活在一种希望里。

而放弃爱的动机,只是出于恐惧而进入婚姻,或者死守一段糟糕的关系,毁掉的则是你对生活的希望。

希望,再渺茫,都意味着一种生命力。

出于恐惧的动机而选择或者维持的婚姻,只能解决你的恐惧,但无法让你在内心获得幸福。

如果我们找不到合适的人,在缺乏爱的动机下,因为恐惧而结了婚,婚后你终于不用担心成为异类,也不会听到旁人的闲言碎语,你甚至也不用担心孤独终老了,

但如果婚姻里没有爱,关系里没有生命力,那么你虽然拥有一个名义上的对你负有责任的伴侣,你却因此也失去了获得有爱的、有生命力的亲密关系的机会。

你甚至连去憧憬和希望的资格都没有了。

如果一个人能克服内心的恐惧,能勇敢地对自己负责,那么这个人虽然不一定能马上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但是这个人却可以拥有像钻石一样珍贵的希望。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