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REWORD
很多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诗和远方。
威尼斯,西西里,巴黎,小樽、北海道、冰岛、挪威......在那些看起来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方,那些看起来很浪漫的地方,我们好像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本质,活出最真的自我。
其实,生活本身就可以充满感动和诗意。
我们以为的诗和远方,可能没有那么美好。
而我们以为的眼前的苟且,其实每一步,都在走向远方的诗意。
01
威尼斯被淹了。
11月中旬,意大利古城威尼斯连降暴雨,城中著名的历史建筑、圣保罗广场、博物馆、房屋酒店和各种陆游景点都“泡汤”了。洪水灌入地下室,灌入室内,经济损失惨重。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属于海上城市。
二战后的威尼斯为了满足发展需求,曾大量开采地下水,致使整个城市下沉30厘米。
加之近年来全球变暖,威尼斯正在以每年2厘米的速度下沉。
每年威尼斯都面临洪水的侵袭,甚至一年出现十几次。
有专家推断,一个世纪内威尼斯将沦为“水下天堂”。
“这个城市正在面临崩溃。”
威尼斯,已经不是精修图上的样子了。
作为世界名城,号称“一生必须去一次”的威尼斯,其实一直以来评价不一。
有人觉得那里的历史建筑、人文风情都充满了古典的气息,游行在古镇运河上,感受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魅力,在圣马可广场上晒太阳喂鸽子,浪漫而惬意。
有人觉得威尼斯商业化气息太重,人流过多,水臭食物难吃,和宣传的“仙境般的旅游景点”落差太大。
对著名旅游景点出现落差感,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威尼斯。
前段时间很火的网红打卡圣地——巴厘岛“天空之门”,号称善恶之门,一面天堂一面地狱。
其真实面貌却是一堵残垣断壁的墙,“仙境般的场景”只能靠修图来实现。
去过的网友评价 “来回六小时,排队三小时,拍照三秒钟”。
《灌篮高手》中,樱木花道与赤木晴子初次相遇的电车站,也是漫迷们的取景圣地。
然而游客扎推、人流太多,阻碍交通。想拍一张没有人的照片都难。
你想象中美好的景象,去到现场,可能感受完全不一样。
你会发现,想象始终沦为现实,要受到自然和人为的影响。
02
我们每个人,都对未来生活有很多畅想。
在询问“你的梦想是什么”的时候,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环游世界”。
高晓松在新书序言中写道: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句话曾经红遍大江南北,拯救了多少文艺青年。
美如画的意大利小镇,在古典浪漫的露天餐厅上享受美食,听着舒缓的音乐,小酌一杯红酒,感受闲暇时光的惬意。
住在装修精致的民宿中,抬头就看到大海,远处的行船,黄昏日落......微闭上眼,感受温暖的海风吹在脸上,一切都那么安详寂静,感觉灵魂受到了安抚。
走进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去看米开朗琪罗的《大卫》,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看铺满整个天花板的《创世纪》壁画......感受艺术作品带来的情感震撼。
......
但是,这些都是 “我们以为”会感受到的情怀。
实际上,你坐在异国小镇的露天餐馆中,可能和国内普遍的露天餐馆也没什么不同。
民宿那么好看,你可能只在窗台上待几分钟,就拿出手机拍照、修图、发社交圈......根本没心情感受海风。
去看名画《最后的晚餐》,那历经沧桑,修复至今只有两成原迹的壁画,被摆在修道院的饭堂的墙壁上,在拥挤的人群中,你站在远处粗略地观赏了几分钟,然后就换下一批了。
不过,也没有那么悲观。
虽然“诗和远方”常常欺骗我们,但是它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存在于我们心中,成为我们的信仰。
相信“诗和远方”,是为了过好眼前的生活。
没有金钱的支持,你去不了意大利风情小镇。
没有平静祥和的内心,你感受不到其中的浪漫。
没有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你无法欣赏真正的艺术作品。
现在的生活状态,决定了你能否到达远方,能否实现真正的“诗意”。
03
让眼前的生活过得“诗意”,远方才会有“诗意”。
我不赞同用“苟且”来形容我们现在的生活。
苟且这个词的释义是: 过好眼前,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这样的苟且会一直苟且下去,没有尽头。
什么是眼前的苟且?
每天下班回到家,开始点外卖、追剧、玩游戏,躺在床上玩手机玩到深夜两点。
老板发布任务,工作业绩不好,就怨天尤人,又不求改变,敷衍了事。
和同事朋友出现矛盾,觉得烦躁郁闷,认为自己的生活事事不如意。
周末的时候,睡觉睡到中午,玩手机玩到下午,再随便做点什么这一天就过去了。
如何把“苟且”变得“诗意”?
每天下班回家,自己悠闲地做一份晚餐,看看剧,或者看看书和电影。
晚上要加班,也不觉得非常痛苦,而是打开音乐放松心情,有条不紊地处理工作。
和同事朋友出现矛盾,内心保持平和,然后尽量温和地解决问题,不让这件事影响自己的心情。
周末的时候,一觉睡到自然醒,然后冲一杯咖啡,放一首音乐,然后发呆、看书、工作。
“诗意”的生活,不是每时每刻都要努力,而是始终保持内心的平和,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愉快地去做。
懂得把生活过得“诗意”的人,即使条件有限,即使生活不如意,也始终可以看清楚自己的方向,永远积极乐观。
当你把现在的生活过得“诗意”,远方的“诗意”就在脚下延伸了。
最后
威尼斯被水淹了,威尼斯出现臭水沟,我们的“诗和远方”变了。
但是,诗和远方从来不是我们心中的“幻想”,而是一种坚持的信仰。
我仍然愿意相信诗和远方,同时也把现在的生活过得“诗意”。
因为我知道——
现在的每一步就是未来,不管未来有没有诗意的远方,此刻你的生活充实而快乐,就已经在感受诗意了。
晚安。
点在看: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