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IT » 正文

惊喜之后,再聊聊三星GalaxyFold折叠屏手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43
导读

同样是折叠屏的华为 Mate X 官方标注的重量也是约 300g,所以说如果你喜欢把手机放在口袋里,那么就得好好斟酌一下现在的折叠屏手机是否适合你了,但倘若你平时都把手机放包里,那就当我没说啦。 回到三星…

兜兜转转,我手里又出现了一台三星 Galaxy Fold 折叠屏手机。7 个月前,我第一次拿到它的早期版本并用上了一段时间,这次我又将它当成主力机,顺便借它聊一聊我对折叠屏手机的看法。

截止至 2019 年,折叠屏手机依旧是一种试水的产品,不管是三星的 Galaxy Fold 还是华为的 Mate X,亦或者是柔宇的 FlexPai,它们都是一种尝试。厂商借这样的产品去探索折叠屏的各种可能性,并通过实际用户的反馈来进一步改良产品或者改变设计方向,用户则透过这些产品去了解目前折叠屏技术落地到实际的产品上,用起来到底是什么样的。

手里的这台 Galaxy Fold 同样是经过改良后的第二个版本,也是正式上市的零售版本,这意味着之前的小毛病已经被修复。折叠屏手机的发展进程不似 5G 手机那般迅速,目前 5G 手机的价格已经越来越低,但折叠屏手机的价格仍然普遍较高,一方面是技术壁垒的原因,即便实力雄厚如三星也仍然处于摸索的阶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用户的接受度没有 5G 手机那么高,毕竟 5G 网络是「下一代」通信技术,尽管道路曲折但总会取代 4G,而折叠屏从目前来看并不一定会完全取代直屏以及曲面屏手机。

其实很多人都想知道,折叠屏手机到底好不好用,两次上手三星 Galaxy Fold 之后,我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折叠屏来说,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大小屏可以很轻松地切换,像是三星 Galaxy Fold 的内屏尺寸达到了 7.3 英寸,比例接近 4:3,和 iPad mini 的 7.9 英寸十分接近,这一定程度上给了平板设备压力,毕竟当它展开之后的大屏,是可以逼近小尺寸平板的,与此同时,它还可以变身成手机大小藏身于口袋之中,这就比小尺寸平板要有优势不少。

但怎么说呢,折叠屏手机也并不总是占尽优势的。首先是厚度,尽管它展开后的厚度只有 6.9mm,但通常来说我们携带的时候都是折叠起来的,而折叠后的厚度达到了 15.7-17.1mm,这是什么概念呢?我手里的 MacBook Pro 13 厚度为 14.9mm,MacBook Pro 16 的厚度为 16.2mm,这个厚度放在背包里吧确实没什么,但在口袋里面就会比较突兀了。即便是厚度控制得很不错的华为 Mate X,也有 11mm 的厚度,因此厚度应该是折叠屏手机的首要问题了。

其次是重量。200g 的手机你拿在手里是不是已经觉得沉甸甸,更不要说是放在口袋里了?而三星 Galaxy Fold 的重量达到了 276g,接近 iPad mini 的 300g,说明它还是颇有份量的 —— 不仅仅是硬件方面。同样是折叠屏的华为 Mate X 官方标注的重量也是约 300g,所以说如果你喜欢把手机放在口袋里,那么就得好好斟酌一下现在的折叠屏手机是否适合你了,但倘若你平时都把手机放包里,那就当我没说啦。

回到三星 Galaxy Fold 本身,它自己还有一个比较影响体验的问题,就是外屏的尺寸确实过小,我已经不记得上次用 4.6 英寸的屏幕是什么时候了,曾经我用的 Galaxy S3 好歹也有 4.8 英寸呀。如果只是拿来刷刷微博看看微信倒是没什么问题,打字的时候就觉得特别拘束伸展不开手指了。

如果上述的这些情况你都能够接受的话,反过来再看看 Galaxy Fold 的 7.3 英寸大屏幕,嗯就会觉得“还真的是很香呢。”毕竟能揣进兜里的大屏幕,谁又不想要呢?就我自己而言,上下班合计两小时的通勤时间里,至少能看完两集美剧呢。至于用它来刷刷抖音微博什么的,那自然也是要比一般的手机要更爽了。

聊完了屏幕,再聊聊 Galaxy Fold 在硬件设计上的其他方面。我们知道由于它采用的是屏幕内折的方案,因此实际上它是有两块屏幕、六个摄像头的,其中作为主力的后置摄像头有三颗,分别是超广角、广角以及长焦,这三颗摄像头的素质不用说了,参考 Galaxy S10+ 就好了,反过来看也就是说它的前置摄像头有三颗,我个人感觉有些重复设计了。但在实际使用的时候,确实不管外屏还是内屏,都有自拍的需要。相对来说,华为 Mate X 屏幕外折的解决方案就比较聪明,只需要一套四摄系统就完成了他拍、自拍以及双屏取景拍摄。同时,屏幕上的两个前置摄像头,也让 Galaxy Fold 的内屏看起来缺了一个角,十分可惜,所以说三星得抓紧时间想一个更好的方案了。

折叠屏手机的系统优化也是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毕竟折叠屏意味着有两种形态,如何让系统很好地在两个形态中切换、衔接是很影响用户体验的。Galaxy Fold 的内外屏分别采用不同的桌面设计,应对的是不同使用强度的场景,当你展开内屏当时候,外屏上的应用会延续到内屏,而当你关闭内屏的时候,会认为你已经使用完毕,在关闭内屏的时候也锁上了外屏。因此在系统层面它的使用逻辑基本上是没问题的。

至于应用,目前大部分应用的自适应都做得很不错,大小屏切换并没有什么问题,外屏上使用的应用可以直接在展开的内屏上看到,尺寸也进行了很好地适配。话又说回来,毕竟 Android 设备的分辨率及尺寸的大环境本就是十分复杂的,也「练就」了应用们都有很不错适应能力。我们一般在大屏上使用的场景就几个,对应的应用也差不多,我这里简单列举下:

  • 查看文档:Office 全家桶、WPS
  • 观看视频:爱奇艺、哔哩哔哩、腾讯视频、优酷
  • 玩游戏: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跑跑卡丁车

在 Galaxy Fold 上,这些应用大部分都能很好地从外屏切换到内屏而不需要重新载入或者出现画面尺寸问题,但像是 WPS、跑跑卡丁车和优酷在切换到内屏的时候,显示尺寸仍然是外屏的 21:9 比例,只能通过右下角的「扩展显示」重新载入应用来实现全屏。当然我们也可以不用那么麻烦一个个去试,在设置当中,有一项叫「在正面屏幕上继续使用应用程序」,虽然是为了让应用在你合上手机时能继续在外屏使用,但只要是这里显示「无法更改次应用程序的设置」的,通通无法从外屏切换至内屏使用。让我比较伤心的是我日常使用频率蛮高的有道云笔记也不支持。

另一个和大屏幕相关的,就是多窗口应用了。Galaxy Fold 最多支持 4 个应用同时显示,其中三个是并列显示,一个是以弹出窗口的形式显示,这些应用自然也必须得符合刚刚提到的那个可自适应尺寸,如此一来确实是可以边看视频边刷微博边和微信里的朋友聊天了,不过如果你是想同时看两个视频,那抱歉,确实是不行哦。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Galaxy Fold 的系统到现在还没有出厂就标配好用的全面屏手势,还是需要用户去下 One Hand Operation,不然你就得一切操作都「从底层做起」了,基本上也丧失了单手操作的可能性。考虑到 Galaxy Note 10 系列和 S10 系列都迎来了 oneUI 2.0 的系统,不知道三星肯在 Galaxy Fold 及其后续产品上花多少精力去做专门的优化,但好用的全面屏手势也该是时候提上议程了。

作为一款探索意味浓重的产品,也是三星的第一款折叠屏手机,三星 Galaxy Fold 的整体完成度已经十分之高,更别说在其他方面它的配置已然是顶级。尽管发布伊始依旧有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第一代产品总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厚度重量是折叠屏手机最需要去控制和优化的,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价格肯定也会越来越低,越来越能被普通用户所接受。其次针对 Galaxy Fold 来说,如何进一步提升内外屏的交互逻辑、如何合理安排各个摄像头是三星下一步要做的。

折叠屏手机虽然并不一定会取代直屏手机,但不管是品牌还是用户,都十分期待它能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未来,不是吗?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