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的土陶匠人拒绝电力,坚持古法,800年的古老技艺仍在传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67
导读

今天的喀什土陶,除了在传统土陶工艺上大胆创新,还同时必须实用性和观赏性,最受人们喜爱的还是仿古土陶,不上色,以自然显露,看着古朴,摸着粗旷。 吐尔逊·肉斯坦木说,水壶是所有土陶中最为奇特的一种制品,它…

新疆喀什,这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城,不仅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有丰富的美食小吃,还有充满匠人之心的传统艺术。在喀什,如果说历史遗迹和特色风味不能错过的话,那么那些藏在人群里和古迹中的手艺人与民俗风情是一定要去感受一番的,不论是与手艺人对话,还是与古老物件对话,喀什古城的千年魅力顿时显现。

在老城里,名气最大并且普遍存在的手工艺就是土陶制品。本地人如果要来买土陶,一定会去土陶一条街。什噶尔老城东南端黄土高崖上有一条当地人才熟知的小巷:阔孜其亚贝希巷,意为高崖上的土陶。据说,这条位于喀什老城内地势最高的这一条长达数百米的“高崖”,于历史上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己存在。相传东汉名将班超、耿恭曾在此留下足迹。

喀什土陶制品被称为“泥巴艺术”,考古学者发现,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土陶,到了汉晋时代发展为彩陶。今天的喀什土陶,除了在传统土陶工艺上大胆创新,还同时必须实用性和观赏性,最受人们喜爱的还是仿古土陶,不上色,以自然显露,看着古朴,摸着粗旷。

再过不久,积极迎来2020了。69岁的土陶传承人吐尔逊·肉斯坦木正在为我们展示他制作的土陶,在手上制作的每一件土陶不仅是艺术品,也像是一个孩子。他从17岁开始制作土陶至今,已有半个世纪,是这个制陶家族的第7代传人,在这条以“制陶匠”命名的街上,他算得上是资历最深的手工制陶人。

喀什土陶历史悠久,在喀什市西南50多公里的乌帕尔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罐、钵、盆、小杯等大量土陶。古老的土陶工艺用河泥做原料,然后制胚、晾晒、上釉、烧制。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图纸和模板,完全依靠匠人的手感和经验。每一件看似相同的土陶制品,其实都是独一无二的。

像这样古朴又不乏精致的小碗,是65岁的土陶传承人吐尔逊·肉斯坦木亲手所制。它实在可爱精巧,忍不住买了5个送亲朋好友。在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电力已经大幅度的替代手工的时候,吐尔逊·肉斯坦木一直在使用传统手工工艺,坚持着最原始的传承,他作为兄弟姐妹中唯一传承了祖辈手艺的人,吐尔逊·肉斯坦木声称:“千年喀什的工艺温度和魅力是现代电力无法传承的。”

比起上了釉彩的土陶,仿古土陶似乎是有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美感。土陶一条街上的大多数土陶制品,都是“原色”的。吐尔逊·肉斯坦木的土陶小店也不例外,不论是店内还是店外,出售和摆设的基本上是没有上釉彩的仿古土陶。除了使用河泥,一种叫“色格孜”的土质也深受欢迎,这种泥土质地细腻,粘性强牢,是制作土陶器的绝好材料 。

吐尔逊·肉斯坦木说,水壶是所有土陶中最为奇特的一种制品,它主要是拿来洗手用的物品,叫阿不都壶,形状大小、高低、扁圆各不相同,但在壶的中间部分都挖有小孔,水沿容器四周的通道流过。这种独特的设计,在水壶外表无法体现,一切智慧尽在其中。

土陶制品除了水壶,碗,还有 碟 、盘、罐等等。这些仿古土陶,既可以做生活的物品,也可以做装饰的精美工艺品。在喀什老城的家家户户都可见土陶的身影,许多出售土陶的店铺,基本上都遵循传统手工艺,拒绝现代电力。除了65岁的吐尔逊·肉斯坦木,也有不少其他年轻的土陶工艺人也表示,想要将千年的喀什土陶很好的传承下来,必须静下心,靠自己的双手去完成。

街头,一游客站在琳琅满目的土陶跟前,大大小小的土陶各色各样,不同造型不同风格,它可能来自不同匠人之手,可能是同一个手艺人的心血之作,在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同时,或许也不乏现代审美。但不论它怎样创新,岁月和历史的沉淀,令它成为喀什古城里最具有生命力的文明象征。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