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大道理,只有坐过人生这趟过山车才能懂。”
近日,在最新一期播出的《我就是演员》紧张对决中,关晓彤、刘晓庆、惠英红、杨坤分别表演了四部电影的不同片段。
让人大呼意外的是,以歌手身份而闻名的杨坤,怎么会参加一档演艺竞技类的节目?再加上他表演的片段是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老炮儿》,因此受到的关注度颇高。
表演结束后,评委李诚儒的表情有些复杂:“说你演得好有点昧良心,夸你演得好全国那么多演员就没饭吃了。”
或许是考虑到杨坤在圈里也是资深艺人,李成儒随后缓和道:“但有一点你演的不错,就是风雨中,横着刀,穿着将军呢,这里演得比冯小刚有样!”
虽然不知道台上的杨坤到底会不会在意这番话,但至少有一点:为了维护杨坤的心情,李诚儒竟然出口得罪了另一位圈内同行冯小刚。
点评的时候,他又对杨坤说:“你要是热爱演戏,我鼓励你,咱一会加个微信再进一步探讨。”
言语之间,大有“栽培”杨坤的意思,网友们简直笑翻了。
犀利也好,耿直也罢,大多数观众对李诚儒的种种言论已经“习以为常”,不会再愤怒地拍案而起了。毕竟,这已经不是他在舞台上第一次呛声了。
早在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中,李诚儒就和“小四”郭敬明杠上了,同时也刷新了观众的认知。
“家国情怀、忠人义士,我们要写的东西太多了。难道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在看这种高中生谈恋爱?”看完演员们表演《悲伤逆流成河》的桥段之后,李成儒的点评十分扎心。
他还用“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形容自己的观后感。
而坐在一旁的原著作者郭敬明,表面波澜不惊,内心或许已经委屈至极了。
就此,还引发了网络上一波热烈讨论。
后来发现,不管是对老演员还是青年演员,李成儒永远保持着犀利又中肯的评价,从来不吹“彩虹屁”,因此总是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那么,从一无所有到家财万贯,从经营商业到中年转型当演员,李诚儒到底有何高明?
【明星效应都是他“玩儿剩下的”】
1990年,在北京的西单大街 上,李诚儒经营的首家自选服装店开业,一个月的时间就传遍了大街小巷。在此之前,人们购买商品只能依赖柜员推荐,不能自己挑选。
李诚儒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在将近1000平米的自选服装店里,鞋子、服装各占一半,所有进店的顾客可以自行选购。
标新立异的销售模式很快就让他积累了丰厚身家。
招聘导购员的时候,李诚儒开出的月薪是五千至六千元的标准。而当时,北京的月平均工资仅为两百多。
按照选空姐的标准,李诚儒在七千人中选出了一百多人,并组织上岗培训。商场正式开业的时候。一百多个标致美女身穿高价定制服装,排成队伍走在大街上吸引顾客。
这些年,同款经济、明星效应,回头看来不过就是李成儒玩剩下的。
做商人,他是真的高明。
那时候,冯小刚还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到单位上班,李成儒就已经开上了百万豪车围着北京城兜风了。
坐电梯的时候,李成儒一高兴挥手,助理就给电梯小姐100美金的小费。在周围人眼里,李诚儒就是阔气的“美刀房”。
马未评价他:“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见过钱,这辈子基本上就能够知道什么叫风雨了。”
1993年底,瞬息万变的外汇市场,一夜之间让李成儒的全部身家赔的精光。他说:“坐在机器前,从后脖颈子到尾巴骨,一股凉气窜下来了。”
乍富又乍贫,这就是李诚儒过山车般的人生。
【靠才华东山再起】
焦灼的李诚儒没有再轻举妄动,而是转身当演员去了。
早在1981年,李诚儒进入央视实习,正赶上86版《西游记》建组,于是便联系了杨洁导演。未等到说明来意,杨洁直接点名让他担任场记的职务。
场记,是通往导演的路,杨洁对她给予了厚望。
回忆起往日种种,又点燃了李诚儒的演艺梦。1997年,李诚儒解决了债权债务问题,向公司合伙人正式提交辞呈,进入演艺圈。
那一年他已经42岁了,他说:“我不能在拼时间,争取每一部作品都是最好的。”
从《重案六组》里亦正亦邪的警察、《大腕》里的精神病患者...再到出演《私人定制》,李诚儒的演技浑然天成,经常是“一条过”。
面对赞赏,李诚儒满是骄傲:“我就是想让他们看看,什么叫能耐。”
如今,65岁的李诚儒逐渐从大荧幕上“功成身退”,生活的大风大浪又重归平静。
作为地道的“北京土著”,李诚儒耿直的脾气或许得罪了不少人。但幸好舞台上有这样一位“高手”在,相信影视行业将会在他的鞭策下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