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跨界推出联名款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通常情况下,跨界合作往往会带来1+1>2的效果。但是两家在销售市场、消费人群高度重合的企业,进行“联名合作”,这还是业界罕见的事情。
11月13日,有网友爆料,其在微信朋友圈刷到一条标识为奥迪汽车的广告,但广告视频内容与结束品牌露出却是英菲尼迪。对此,网友们调侃“奥迪将要与英菲尼迪进行联名”。
对此有圈内人士在朋友圈解释:“奥迪今天真正的定向区域单一城市广告在下面,而腾讯把英菲尼迪的朋友圈全国投放预算放到了奥迪账号上,英菲尼迪把预算投在奥迪账号上。”
随后腾讯广告官方发布的致歉函证实了这一说法。致歉函显示,经查明在今日9点,腾讯广告华东二区汽车行业服务商,在对接宁波区域汽车朋友圈广告投放时,发生广告素材错播情况。收到反馈后,腾讯广告方面立即暂停下线相关广告(于10时30分暂停,总曝光为3959次,共花费202元)。
也就是说,所谓的“奥迪英菲尼迪联名合作”实际上只是腾讯方面误操作所导致的一场乌龙。但就目前事态发展来看,奥迪这一200元的广告投放,基本上获得了2000万元的广告传播效果。
截至发稿前,微博上关于“奥迪 英菲尼迪”话题阅读量高达537万,并且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被沃尔沃,奔驰,宝沃,vivo、iQOO等品牌商追逐。
奥迪“因祸得福”凭借本次乌龙事件收获了意外的宣传曝光度,但不可否认的是本次负责广告投放的腾讯广告将负担起主要责任,像这种一眼就能分辨出来的广告对象错误内容,不仅都过审还直接上线推广,只能说是审核把关太不严谨了。
根据最新消息显示,奥迪方面也对本次乌龙事件发生表示严重不满,不仅奥迪中国市场总监被开除,相关广告公司的媒介业务也被中断,并且还要向腾讯方面讨要说法。
而腾讯方面则表示,其将对于此次素材错误造成的广告金等损失也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如果这一网传消息为真,大家又如何看待奥迪内部对于本次乌龙事件的严格处理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