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人讲究养生,而养生又尤以“慢”为原则。这是因为人到老年,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思维、行动、反应能力都变得迟缓,记忆力也会有所下降。所以,老年人应在平时的生活中慢一些,这既是一种养生方法,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可是,外国研究对中国养生法并不完全认同,他们发现,至少在走路的速度上来说,走路速度快的人比慢吞吞走路的人能多活15年!
英国李斯特大学曾进行一项关于“生活步伐与健康”的研究,研究人员分析了2006年到2016年之间,47.5万名平均年龄为52岁的英国人的身体状况。研究发现:步速的快慢有可能间接对人的身体素质产生影响。快步走代表运动量比较大,透过适量的有氧运动能使心脏更加健康,而运动又能改善肥胖等问题,因此走路速度快会对健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而这或可用来预期寿命。
美国医学会杂志也曾在2011年的研究中发现,走路速度是预期寿命的可靠指标,走得快对心脏有利,从而能够延长寿命。研究数据还显示,哪怕一个人的体重已经超标,只要有快步走的习惯,预期寿命还是会比走路慢的人更长。不过外国科学家仅指出快走可以长寿,而对其他的“慢行为”表示肯定,认为在生活的某些方面,慢确实对寿命更有利。
起床要慢
清晨是人的心率较快、血压较高、血液粘稠度较稠密的时期,这时心、脑、血管出现问题的概率是平常时间的3-4倍,所以有人将其称为“魔鬼时间”。老人在清晨睡醒后,最好先赖床3-4分钟,伸伸懒腰,或闭目养神,然后缓缓起床,切忌睡醒就猛地起床,否则会有猝死的风险。
进餐要慢
老人消化能力不足,牙齿也可能会有缺损,所以吃饭时一定要细嚼慢咽以助消化。如果进食太快,没有把食物嚼烂就咽下,很可能会给肠胃带来负担,引发消化不良,诱发胃溃疡等胃部健康问题。此外,很多老人嚼不动干的,就会边喝汤或水边吃干食,而嚼食容易消化难,汤、水会冲淡胃液,令食物更难消化。所以,吃饭一定要做到干湿分离,先吃干饭后喝汤。
爬楼梯要慢
虽然快走能长寿,但快爬则可能会减寿。人到老年,很多人身材发福,协调、平衡能力较差,甚至骨关节还有炎症、风湿等问题,腿脚也不太灵便。如果爬楼梯太快,会加剧骨关节的摩擦而出现损伤,一不小心还可能跌倒,出现扭挫伤和骨折等意外情况。特别是在人多公共场所,以及冬天冰雪天气,尤其要注意“慢爬”。
养生犹如练太极,当快则快、当慢则慢。走路速度快能让人们偷到更多可以利用的时间,对身体有益,能减肥,还能延长寿命。而慢起、慢食、慢爬则能防止意外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只要做到这“三慢一快”,对于现代人来说,长命百岁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