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核心竞争力,是自驱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87
导读

我们普通人不需要像洛克菲勒这样聪明,只要你眼里有活,愿意多做一点、创造价值,那就是在为自己创造机会。 于是,老人给了孩子们每人25元钱,他说:“你们让这儿变热闹,让我也觉得自己也年轻了,这是你们应得…

身体垮掉前,会给你四个信号

无论做什么,记得为自己而做,那就毫无怨言。

无论做什么,记得为自己而做,那就毫无怨言。

作者:金子(富书专栏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jr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富书主播木棉朗读音频

插曲:V.A.-《Always with me》

你是你自己的作品

我很欣赏同事Cici。

有一次,新来的实习生说:“这个项目好难,甲方要求好高啊......”

Cici听到后说了一句话:“就是因为难,才需要我们。”

难怪她的业绩总是第一,有时候她一个人的业绩甚至比部门其他人加起来还要多。

同事的情绪不会影响她,外部的压力不会让她退却,因为她内心有足够的动力,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成就感从何而来。

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话:“老板总让我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还不涨工资。”

职场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扰,和朋友吐槽完,还是要面对真实的生活,有些人和事是躲不开的。

你改变不了他人,你只有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如果实在无法适应,就转身离开。

千万不要因为愤怒就应付工作,那等于自断经脉。

千万不要因为委屈就混日子,那等于自废武功。

你不是他人的工具,你是你自己的作品。

豌豆思维的联合创始人于大川说:“不管你是在创业还是在就业,都要以主人翁的心态做事,用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来对待你做的事情。”

摒弃打工者思维,才能更快成长。

坚持对自己负全责,把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专注自身的成长和能力提升。

机会都是留给有自驱力的人

在美国,一位名叫约翰的年轻人想找份工作,遇上经济大萧条,工作很难找,怎么办呢?

他去一家公司排队面试,HR问他:“你想要什么样的工作?”

他回答:“你们所有职位中薪水最低的,因为我急需一份工作。”

就这样,没有任何关系的他进入这家工厂工作。

上班第一天他就意外受伤了。征得上司的同意后,当天晚上他留在公司,发明了一件工具,既可以防止工人受伤,又可以将工作效率翻倍。

尽管拿着最低的薪水,但他没有抱怨、没有偷懒,而是早早完成工作、多做一点。

然后提出要求:“这个岗位已经不能让我的能力得到提升,请给我一个更有挑战的机会吧。”

换了你是老板,你会不会提拔这样切切实实为你创造利润的人?你会不会喜欢眼里有活的员工?

结果可想而知。

入职3个月后,这位最底层的组装工人,一路升职加薪成为部门经理助理。

然后他辞职了,他只想测试怎样从零开始走到重要岗位。

他就是后来的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我们普通人不需要像洛克菲勒这样聪明,只要你眼里有活,愿意多做一点、创造价值,那就是在为自己创造机会。

“主动”是个神奇的词,今天多做一件你没做过的事,往后就多一件你能做的事。

不得不说,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自驱力的人。

简单地说,自驱力就是发自内心想要完成某事的力量。

拥有自驱力的人,懂得化被动为主动,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往往会走得比想象中更远。

就像《流金岁月》中说的:“ 无论做什么,记得为自己而做,那就毫无怨言。”

把眼前能做的小事做好,提升工作效率,着手解决问题,这是你可以胜任更重要职位的最佳证明。

如果“算了吧,就这样行了”成为你的口头禅,你不会想要更进一步。

如果你事事应付,日复一日、得过且过,就算机会掉下来,你也未必能掌控。

你在为谁而“玩”

一群孩子在老人家门前吵闹着玩游戏,连续几天后,老人很头疼,他喜欢安静,怎么办呢?

于是,老人给了孩子们每人25元钱,他说:“你们让这儿变热闹,让我也觉得自己也年轻了,这是你们应得的。”这笔意外之财让孩子们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第二天,孩子们一样疯玩,老人给了他们每人10元钱,他解释说:“我现在退休了没收入,只好少给一些。孩子们感觉也还不错。”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他们每人5元钱。

孩子们非常生气,“一天才5块钱,知不知道我们有多辛苦!”他们发誓,再也不会为老人玩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老人做的很简单,孩子们原本是“为自己开心而玩”,老人把它变成了“为得到钱而玩”。

换句话说,他操纵了孩子们玩的动机,将动机由孩子们自身的渴望变成了外部奖励。

或许,你为公司做出了贡献却没受到重视;或许,你觉得拿到手的远低于你的期望。

于是,你委屈、你愤怒、你牢骚满腹......你决定从此不那么努力,拿多少钱就干多少活。

看似得以平衡,实质上,你停止成长了。

真正的问题在于,你为谁而“玩”?

心理学上,我们的动机分为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如果按照内部动机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设计师,凭借原初的热情找到清晰的目标。好奇心,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成就感......这些是内部动机。

如果仅仅依赖外部动机,就会被外部评价裹挟,成为它的奴隶,容易产生倦怠。考试分数、家长的期待、工资奖金、老板的赞许等等是外部动机。

记得为自己做事情,从无怨言只有行动。

有一期《奇葩说》,薛兆丰教授的一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说:

“ 实际上,每一个人,每一个时候,都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不管公司能够维持多久,陪着我们的这份简历会一直陪着我们。”

当我们对自己负全责,不再对外界的评价耿耿于怀时,我们终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

写在最后

实际上,我们很难遇到理想中的老板,很难找到完美的工作,想要的东西都不太容易得到。

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区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找到自驱力。

我们或许可以模仿别人的行为,却永远无法复制行为背后的动机。

杭州某重点小学老师秦女士,对儿子的成绩极其看重,她对儿子的要求永远是100分。有次孩子考了98分,她都要训斥。

对孩子而言,他的进步源于外在压力,当这个压力消失,进步就会减弱,穿别人的鞋走路,永远会不舒服。

当你的出发点是内部动机,你拥有自驱力,成长永不停止,自驱力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最强驱动力。

你真正渴望的是什么?你为什么做这件事?

找到你的内在动机,将工作变成“为自己而玩”,不被外部评价左右。

其次,做难一点的事,积累可迁移技能。

不要担心收入和付出不匹配,要担心没有成长。

工作中免不了受委屈,停止抱怨,专注成长,积累可迁移技能。

可迁移技能是行业间通用的技能,也就是说,除了完成眼前的工作,当你从一个岗位换到另一个岗位,从一家公司换到另一家公司,甚至不同行业都能依靠的能力。

有研究发现:所有的工作中,70%的核心能力是相通的,譬如沟通力、洞察力、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演讲能力等等。

持续行动,不断积累可迁移技能。

做一件你想做却又难一点的事,尝试突破就是好的开始。

就像约翰·D·洛克菲勒说的:“我常常尝试解决那些远远超出我自身能力的问题,我深思熟虑,一旦决定就会采取行动,坚决执行,仿佛离弦之箭。”

主动解决问题,能力都是一件件小事磨练出来的。

那些很厉害的人,都是找到了自驱力,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决心、有方法,并且坚持走下去。

永远不要把你人生的主动权交给他人。

你选择怎样对待时间,时间就给你怎样的结果。

公号转载需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作者简介:金子,富书专栏作者,爱阅读,爱写作,相信文字有温暖人心的力量,相信改变会发生,和3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知乎@富书,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