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陈道明再度爆红_一个人的底气,藏在这4个字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09
导读

他坚持认为,肌肤之苦是演员职业本身应该承受的,拿了这份钱,就应该吃苦。 这并非他对青年演员苛刻,什么是敬业,什么是做事极致,看看陈道明就知道了。 但因为亲身经历过这场灾难,陈道明连片酬…

作者:木棉姐姐

来源:木棉说(ID:mumianshuo)

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一个真正有底气且通透的人,身处风尘,而心若无尘。

——兹心

最近,朋友圈都被《庆余年》刷屏了!

在没什么宣传的情况下,这部剧突然就火了,豆瓣口碑也飙升到8分。

不落俗套的剧情,超高阵容的配置,加上演员各个演技在线,让这部剧成了爆款。

而其中最让人惊喜的,便是老戏骨陈道明。

一出场就气势逼人。

他饰演了深居简出的庆帝,表面上云淡风轻,作态随和。

但时刻不威自怒,一个抬眉侧目就足以让臣子们战战兢兢。

特别是跟京都府尹梅执礼的对手戏。

上一秒还在轻描淡写唠嗑家常,君臣和睦;下一秒就字字诛心,让人胆战心惊。

短短几分钟,屏外都看的触目惊心。

将一个玩弄权术,霸气威严的君王,演绎的入木三分。

很多网友不禁感慨:

气场太足了,台词的功力也很强,抑扬顿挫之间完全是王霸之气。

一个眼神,连皱纹都是戏。

不管是台词还是演技,完全可以当做表演教科书来看。

气场太足了,台词的功力也很强,抑扬顿挫之间完全是王霸之气。

一个眼神,连皱纹都是戏。

不管是台词还是演技,完全可以当做表演教科书来看。

一时间,陈道明演技被讨论上了热搜。

其实,陈道明的演技一直毋庸置疑,是口碑的象征。

经他诠释的角色,大多都是经典。

不管是《康熙王朝》的皇帝,还是《围城》里的方鸿渐,都让人印象深刻。

《楚汉传奇》导演高希希称,不怕陈道明耍大牌,就怕他不来。

《庆余年》原作者猫腻写这部剧时,坦言“庆帝”这个角色原型就是参照的陈道明。

口碑来之不易,多年来陈道明万分珍惜自己的羽毛。

很多人好奇,那他怎么会参演IP改编的架空剧,就不怕从神坛跌落?

似乎陈道明,并不会计较这些身外的名声。

在接这部剧之前,他就已经看过原著小说,对内容表示了认可,所以导演找上门,他就没有推辞。

而且他坦言很想知道当下的年轻人都喜欢什么,想向年轻演员偷师,于是才决定来试试。

谦光自抑,不故作清高,只有一个演员对自己与时俱进的要求。

《庆余年》幕后曾流出这样一段花絮。

一段陈道明拍完的戏份,因为导演迟迟没有喊卡,他只好硬着头皮往下演。

最后忍不住低声轻问 :“怎么还不停机啊?”,却仍是以剧中人的姿态。

导演不喊卡,演员不出戏,这就是陈道明的敬业姿态。

以他现在的身份和地位,仍能保持初心,守住对演员这份职业的敬畏之心,着实让人钦佩不已。

演员这份职业,他做到了极致,也对得起观众。

陈道明曾这样定义自己的职业:

一个戏子,一生只做这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高级。

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不允许任何人敷衍这个职业。

早两年,他就发表了对演艺界现状的看法,刷屏无数:

“他们没有正确的职业观,人家清洁工早上4点起早,你还在被窝里,怎么说呢,你的职业就是这个,然后还把它当做敬业。

“现在动不动什么手破了,什么冬天在水里,夏天穿皮袄,变成了一个演员的功劳,你就是干这个的,你拿的就是这份钱。”

“他们没有正确的职业观,人家清洁工早上4点起早,你还在被窝里,怎么说呢,你的职业就是这个,然后还把它当做敬业。

“现在动不动什么手破了,什么冬天在水里,夏天穿皮袄,变成了一个演员的功劳,你就是干这个的,你拿的就是这份钱。”

他坚持认为,肌肤之苦是演员职业本身应该承受的,拿了这份钱,就应该吃苦。

这并非他对青年演员苛刻,什么是敬业,什么是做事极致,看看陈道明就知道了。

出演《末代皇帝》前,他花了4年的时间了解历史,将剧本吃透。

拍《一个和八个》的时候,为了晒黑皮肤,在拍摄场晒了一个月,一个小电影,拍四个多月的时间。

当年拍《围城》,为了贴近书中方鸿渐的形象,他花费2个月的时间苦学上海话,减重25斤。

拍摄《楚汉传奇》的时候,为了保持角色感,他曾六个月不脱戏服,即使离开剧组,都穿着刘邦那身破烂大衣。

这就是陈道明,对于演戏专注到近乎痴迷。

冯小刚曾这样评价过他:“一个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的人”。

当时冯小刚筹备拍摄《唐山大地震》,当时剧本还没磨出来。

但因为亲身经历过这场灾难,陈道明连片酬都没谈就接下来了。

《建国大业》中,阎锦文的镜头不过一分钟。

但就为了这一分钟,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人物生平。

在他眼里,角色没有大小之分,只要合适,就把对自己的要求细化到每一个细节。

这些多年来的磨损,要做到绝对的清高似乎并不太可能。

但他一直按照内心的标准行事,做人、拍戏心里都有一把尺。

如今的影视市场被流量充斥,适合老戏骨的戏路越来越少。

这样的形势,陈道明也只能顺应,但有自己的主意。

两年前,他客串《我的前半生》。

每次自己的戏拍完了,就留在片场观察别人演戏。

马伊琍觉得好奇便上去问他,陈道明说:

我们这一辈人的表演,是有年代痕迹的,放在现在的年代来演,可能会脱节。

虽然站在一个前辈的角度,但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看看你们这些正当年的人,怎么演戏的。

我想融入,但不能让自己的姿态难看,我现在有的是不够的,我得首先具备这样的能力。

我们这一辈人的表演,是有年代痕迹的,放在现在的年代来演,可能会脱节。

虽然站在一个前辈的角度,但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看看你们这些正当年的人,怎么演戏的。

我想融入,但不能让自己的姿态难看,我现在有的是不够的,我得首先具备这样的能力。

时代会变,标准会变,但常常自省和鞭策自我的人,永远不怕失去饭碗。

陈道明算得上圈内难得清醒和自律的人。

正是甘于寂寞,潜心打磨自己,才能成为这个行业的顶流。

但他却始终看淡这些浮华,平常心对待演员这份事业。

他谦卑的说,自己也有无能的死角,只不过在一方面有些雕虫小技。

在这个记者把演员看成缪斯,演员把自个当成神的年代。

唯独他,永远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人。

有人说陈道明是中国价格最高的演员,但他本人却说:

“我不认为我最好,我也不认为我最贵,我不喜欢的剧本,你给我再多的钱我不上就是不上”。

“我不认为我最好,我也不认为我最贵,我不喜欢的剧本,你给我再多的钱我不上就是不上”。

在选择作品上,他的确“任性”,也有这个资本。

冯小刚曾请他演《夜宴》里的厉帝,他觉得和康熙角色重复,拒了。

陈凯歌拍《梅兰芳》,最先邀请他演齐如山,正赶上他不想拍戏,拒了。

胡玫的《孔子》也找过他,都谈好了,后来他想想,还是拒了。

对于剧本,他向来遵循内心选择。

如果不喜欢,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给再多钱都不拍。

鲜少有人知道,有时候剧组要请另一个演员,但钱不够。

他知道后就自降片酬,让剧组把那个演员请来,所以他的片酬常"打五折"。

但这不是他为了彰显自己有多高尚,而是因为不想一部戏自己就拿走制作费的一半。

他说:“要钱还得要脸”!

取财有道,不失风度。

可见,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他,身上有着文人特有的傲气和个性。

为此,在很多人眼里他清高、偏执、很“不好搞”。

在拍摄《围城》时,就和导演有过争执。

方鸿渐和赵新楣初次见面,他认为赵新楣轻视方鸿渐,应该增加一丝冷笑。

但导演并不同意,直到他按各自的想法都拍摄了一遍,最后导演才肯定了他的想法。

不懂他的人认为不好相处,但事实上相处过的人,都尊敬他。

他耿直、有个性,但不会失了风度,处在高处,也始终保有谦卑。

前段时间,朋友圈被他的好修养刷了屏。

在金鸡奖现场,他偶遇老艺术家牛犇老师。

隔着人群,但他看到后立刻点头弯腰问候。

然后走上前去,主动和牛犇老师握手。

一个人的真实一面,往往都藏在他不经意的行为细节里。

陈道明曾说:

“上山的人永远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为他曾经风光过;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为他们会爬上来,一定要做好自己。”

“上山的人永远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为他曾经风光过;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为他们会爬上来,一定要做好自己。”

这些年来,他用清高和修养,提醒每一个演员,出名了不要得意。

永远要为自己的职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他的戏品、人品,都堪称一绝。

其实90年代的时候,陈道明也膨胀过。

当年的《围城》,让他风靡大江南北,成为万千少女心中最有魅力的男人。

连钱钟书都说,他让自己见到了一个活的方鸿渐。

早年跑了7年龙套,走上云端并不容易。

那段时间他也一度沉溺在掌声中, 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很了不起。

直到拜访了钱钟书老先生,发现老人家的生活虽然清减,但也过得很幸福,他开始幡然醒悟:

在文化面前、学问面前,自己那点名气连屁都不是!

娱乐圈向来是一边姹紫嫣红,一边新人笑旧人哭。

只有练就了平常心,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就什么就都看的开了。

之后他拒绝被名利世俗所累,开始沉下心来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

他戒掉了酒桌上的应酬,戒掉了没有意义的社交。

在北京拍戏,哪怕半夜3点收工,也一定会开车回家。

在外地拍戏,杀青散伙饭上,陈道明不会停留超过15分钟,然后直奔机场。

她的妻子杜宪,是他的初恋。

在他籍籍无名时就跟了自己,更知妻子和家庭的可贵。

陈道明说:

“ 男人最大的时尚就是多在家待一待。现在有多少不回家的人,不是因为事业,而是在酒桌上、歌厅里。如果晚上每个家庭的灯都亮了,也是一种时尚。”

“ 男人最大的时尚就是多在家待一待。现在有多少不回家的人,不是因为事业,而是在酒桌上、歌厅里。如果晚上每个家庭的灯都亮了,也是一种时尚。”

比起老戏骨,他更像是个老干部,不抽烟、不喝酒、不逛酒吧。

把工作之外的时间给了妻子和孩子,然后剩下一点给自己。

他给妻子自己裁皮包、给女儿做衣服、做糖人、面人。

自己玩萨克斯、读读书、写毛笔字,生活中简简单单,一顿三餐炒饭都很满足。

季羡林曾说,陈道明看的书,多到他可以胜任北大教授。

对他来说,除了演戏,人生中最重要的,便是一家人幸福安康,足以。

他安静的回归在书香和艺术中,学会和自己的内心相处。

与其追求那些有用之物,不如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无用之物带来的静谧和美好。

人生在世,很多人都会被名利、金钱、欲望所累。

要的太多,也负重的太多,人很难不迷失自己。

正如陈道明所说:

这个职业给演员带来太多名利,但一定要学会放弃,当满天下都是你了,这时离你倒霉就不远了。

这个职业给演员带来太多名利,但一定要学会放弃,当满天下都是你了,这时离你倒霉就不远了。

心安,则身安。

他的这种坚持,基于对自我清醒的认知。

不要虚伪,不要功利,要为观众负责。

不管事世如何,不含糊,不放任,对自己负责。

浊是别人的,他始终固守自己身上的那一点文人风骨。

这也是为什么陈道明64岁了,还依然如此有魅力。

在喧嚣中学会安放自己的内心,活出真实,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底气。

点个“在看”,希望每个人都能坚守内心,做自己!

更多延伸阅读请点击......

一本精英女性力量故事集

献给想冲出舒适区、快速成长的你

慈怀新书

《所有的答案都在人生里》火热销售中

↓↓↓

▲▲ 点击链接,即可抢购 ▲▲

*注:配图来自网络

*作者:木棉姐姐,来源:木棉说(ID:mumianshuo),新女性全方位成长平台,1000w+都市女性都在关注。每晚九点,不见不散。

推荐公众号

在这里,

遇见每一个丰盈灵魂

关注慈怀读书会旗下

人物 公众号——拾录人

读人如读书,阅人亦阅己。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