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扬州古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饱经沧桑的历史建筑,抬起头,便是那古朴厚重的瓦当。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个小构件,瓦当有着一种特殊的质感和美感。今天的《收藏故事》,就来认识一位瓦当收藏爱好者。
在东关街167-7号,曲径幽深的小巷尽头,坐落着一处布局有序、玲珑别致的私家园林——“祥庐”。杜祥开是祥庐的主人兼设计师,他对中国古代建筑十分感兴趣,花费二十多年时间把园子打造成了如今的模样。
虽然地处热闹的东关街,但祥庐闹中取静、幽静雅致。院子里有一座二层小楼,楼上有一个陈列架,里面摆满了杜祥开引以为傲的藏品——瓦当。杜祥开自豪的说:“总共有120多个品种,从明朝、清朝、民国,到现在都有。”
瓦当,俗称瓦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用于顶檐上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是屋檐最前端一片瓦的遮挡,主要有防水、排水、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二十多年前,老城区改造,老百姓把古宅上拆掉的瓦片随意丢弃,杜祥开看在眼里非常可惜,从此就开始了瓦片收集。
起初只是简单的捡拾,慢慢的,杜祥开发现,看似不起眼的瓦当里面大有学问。瓦当产生于西周时期,最初多为半圆形,有素面瓦当以及饰有重环纹的图案瓦当两种。战国秦汉时期,瓦当迎来了发展高峰,出现了云纹、葵纹、动植物纹及文字瓦当等。在这一方小小的空间里,心灵手巧的匠师们凭借自己的精湛技艺,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
瓦当的图案设计精美,字体行云流水,而且寓意都很吉祥,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据史料记载,古人对瓦当的研究与收藏,早在北宋年间就开始了,此后南宋及元、明时期也都有记载。到了清代,瓦当收藏在文人士大夫中非常流行。从清末到民国,瓦当渐渐成为了大众喜爱的装饰品和收藏品。
看多了色彩斑斓的艺术品,素色的瓦当反而具有别样的魅力。在杜祥开的众多收藏品中,有一些瓦当的背后还有着有趣的故事!
采访中,杜祥开拿出了一片写有“太平天国”字样的瓦当,他介绍:“这是扬州著名文化学者韦明铧送给我的,他晓得我喜欢收藏瓦当,就给了几片瓦当给我,这个是其中的一片,上面有太平天国,四边是回文,这个应该也有一百多年了。”
为了收藏瓦当、保护瓦当,二十多年来,杜祥开一听说扬州哪儿要拆迁,只要人家允许进入工地,他都会赶过去耐心寻找,在工地上一蹲就是几个小时。外出旅游时,他也会有意识地留意当地的瓦当。遇到一些年代虽新,却别具匠心的瓦当时,杜祥开也会把它们带回家。
说起每件藏品,杜祥开都头头是道,通过多年的收藏,他俨然已经成了这个领域的专家。祥庐里的这方空间,也变成了一个微型的“瓦当博物馆”。因为既有园林艺术又有珍贵藏品,曾经有人向杜祥开提议,让前来祥庐参观的人买门票,但杜祥开表示典雅古朴的园子能给人以启发,收了门票味道就变了。
守着一处园林,守着一墙瓦当,杜祥开的生活过得平静而充实。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继续发扬园林文化和收藏文化。
老房子上不被人珍视的小物件,被杜祥开几十年如一日的找寻、珍藏并在家陈设,精神难得,让人感动。其实,只要有心,很多物件都可以成为宝贵的收藏品,从而延续时代的记忆、传承古老的文化。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王嘉楠、朱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