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用地常德这项工作便民利民获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28
导读

这里曾经是原文家乡砖厂,荒废多年,得益于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示范基地建设,今年7月份开始,佘市桥镇启动土地增减挂钩示范工程建设,用两个月时间搬走废砖乱瓦等建筑垃圾四万多立方,回填熟土两万多立方,新修机耕路和水渠5…

鼎城区韩公渡镇小山村水稻连片示范片建设现场。

红网时刻常德 记者 姚晓雅 通讯员 唐家新 黄书冶

“老房子已经建了30多年了,几年前就没住人了,又旧又烂影响村容村貌,早该把它拆了……”在鼎城区韩公渡镇五甲村,几栋破旧的房屋在挖掘机作业下,很快被夷为平地。村民陈顺先告诉记者,这些年生活条件渐渐有了改善,很多村民临村道挑了宅基地建了新房。“老房子拆了,村里都亮堂多了。”

今年来,常德市全面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暨“空心房”整治,以农村“空心房”整治为切入点,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撬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截至目前,常德共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63个,拆除“空心房”14306栋194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确认的增减挂钩指标近4.86万亩顷。

鼎城区韩公渡镇小山村水稻连片示范片建设现场。

日前,记者走进鼎城区韩公渡镇小山村水稻连片示范片建设现场看到,田里播撒的稻种正散发着勃勃生机,一阵风吹来,绿色的水稻正“跳动身姿”仿佛在向我们招手。这里原本有一些荒废的山丘,经过一个半月的施工,如今已被推平整理成稻田,提前完成“空心房”整治,增加良田近70亩。在村里居住多年的甘胜妹,看着眼前的变化,连连点赞整治工作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

小山村村民甘胜妹高兴地说,“以前这里像老山沟,和山里一个样,像老虎一样的野兽都赶得出来,下雨雨水也流不出去,现在像新农村一样,空气也好,住的环境也好了。”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村已完成“空心房”整治的稻田里,郁郁葱葱的禾苗已经进入成熟期,萌发出新的希望。

“这个地方是先锋村的,之前有两栋废弃的老屋,当时纳入空心房的范围之内,从开始整治到现在种植后大概两个月时间,种植下去后水稻现在涨势还是蛮好的,和旁边农田的稻谷没什么差别。”韩公渡镇分管增减挂钩工作的镇人大主席熊春花喜笑颜开地说道。

在鼎城区,“空心房”占地有7337.24亩,涉及韩公渡镇等16个乡镇,实施“空心房”整治后,预计可新增耕地6654亩。该区增减挂钩项目有“空心房”1173栋,整治结束后,预计可新增耕地6654亩,其中水田5639亩,旱地1015亩。

临澧县佘市桥镇村民正在地里忙活着。

告别韩公渡镇,记者辗转来到佘市桥镇,一下车就被眼前这满眼新绿吸引住了。这里曾经是原文家乡砖厂,荒废多年,得益于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示范基地建设,今年7月份开始,佘市桥镇启动土地增减挂钩示范工程建设,用两个月时间搬走废砖乱瓦等建筑垃圾四万多立方,回填熟土两万多立方,新修机耕路和水渠560米,建成了85亩标准化耕地。

一片片废墟改造成了良田,一块块新开垦的耕地里长满庄稼,这是该镇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后展现的新风景。

“这一季栽种油菜,明年我们明年5月份油菜收割后将种植水稻,或者交由专业合作社来运营。”该镇党委书记乔锋说,通过实施增减挂钩项目,不仅“变废为宝”,还壮大了镇集体经济,更走出了带领群众致富的新路子。他说,今年该镇利用土地增减挂钩,将旧矿山、废砖厂、空心房宅基地等改造成耕地,取得较好效果,全年共复垦荒地22处,新增加耕地305亩。

据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实施增减挂钩项目过程中,他们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努力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以解决民生实事为落脚点,真正赢得了大家的拥护和支持。随着土地资源的极大盘活,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工作蓄足了底气。据统计,今年来,全市以城带乡、以工补农,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市新修农村道路310公里、沟渠650千米、泵站机井452座,全市34万人因此受益。初步估算,拆旧复垦出来的农用地可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每年接近5000万元。

来源:红网

作者: 姚晓雅 唐家新 黄书冶

编辑:于佳丽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ontent/2019/12/21/6390037.html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